找找看,藏在佛山祖庙建筑里的“蛇” | 佛山新年“寻”蛇记③

旅游攻略 39 0

千百年前,佛山先民逐水而居,在草中遇上了蛇,也很敬畏“它”……蛇逐渐成了象征着智慧、顺利、长寿、祥瑞的文化符号。在佛山传统建筑中,有着“小龙”美誉的蛇并不多见。

本期“佛山新年寻蛇记”,记者继续带您走进佛山市祖庙博物馆,通过灰塑建筑上的蛇龟宝剑图、苏东坡的一副对联,来了解蛇在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内涵。

下面,让我们看看它们在哪里?

灰塑中的蛇韵

在祖庙建筑灰塑中,亦有蛇的身影。北帝正殿内有一处灰塑,由北斗七星、剑、龟、蛇组合而成的图案,整体形状为外圆内方,与古钱币很相似,其原型为压胜钱,图案主要用于辟邪、避灾、祈福的含义。

资料图片。

这件灰塑作品重修于2008年祖庙大修期间。 从图片可见,灰塑艺人刚创作的北斗七星、剑、龟、蛇,造型清晰可见、色彩艳丽。经过17年的风雨,灰塑色彩变得古朴自然,符合“文物修旧如旧”的原则。

据博物馆相关人士介绍,龟蛇共雕的艺术形式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4000年的历史。

古人将一年分为12个月,每个月对应一种动物,用来记录时间。十二生肖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认为属蛇的人,蛇智慧深沉,善于思考,性格深沉,善于思考,有敏锐的洞察力,蛇在十二生肖排名第六位,所以蛇年,人们更喜欢说“六六大顺”。

祖庙灰塑中《蛇龟七星宝剑图》

这个图案中,北斗七星被尊为七元解厄星君,掌管人间的福禄寿喜和生死祸福,而剑被认为具有强大的驱邪、辟邪能力。北斗七星和剑配上具有神灵的龟蛇,组合成具有强大的辟邪功能,可以保护人们平安顺遂。

宋代苏东坡所写的对联

祖庙前殿有一副木雕对联:逞披发仗剑威风,仙佛焉矣耳;有降龙伏虎手段,龟蛇云乎哉。对联可翻译为“披发仗剑的威风,仙佛也不过如此;拥有降龙伏虎的手段,龟蛇算得了什么?”

这是一幅非常少见的十二言对联,“焉矣”“云乎”都是语助词。有学者认为,此联可能是历史上最早的非五、七言近体诗句式联。

上联(右)下联(左)

这副对联是谁写的呢?

对联的上款为“录苏文忠公成联”,下款为“光绪二十五年岁在己亥孟冬之月 里人蔡乃敫敬送,顺德李沅敬书”。“苏文忠公”即苏东坡的谥号。有人认为,这副对联是苏轼为广州真武庙所写。苏轼于绍圣四年(1097年)由惠州去琼州或元符三年(1100年)由琼州返回路过广州真武庙时所创作。光绪二十五年,清代顺德人李沅书写、蔡乃敫敬送。

策划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陈颖欣

文、图、视频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束维 黄皓贤

资料图片由佛山市祖庙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