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行通济”玩新的!带着“陶艺生菜”引财归家|公益慈善文化人人行

旅游资讯 40 0

行通济,冇闭翳!传承400多年的传统民俗佛山行通济活动很快如约而至。

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都会扶老携幼,从清晨到夜幕,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浩浩荡荡地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祈求来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今年,“行通济”解锁新玩法,一起带着和通济广场同款陶瓷生菜“行通济”,想想都过瘾。

今年元宵节,佛山将结合行通济传统民俗活动,开展“爱满佛山 向善之城”公益慈善文化人人行巡游活动,结合公益慈善、文创推广和文旅融合,展现佛山“向上向善”的城市精神。

与此同时,行通济“吉祥三宝”之一的生菜将有新呈现,佛山传媒与石湾美陶联合推动新国潮元素“通济生财”陶瓷生菜摆件,加入到行通济活动中,使之与传统民俗同频共融,传递出更美好寓意,财气福气引菜(财)归家将有更具象的展现,更长久的保存。

行通济,把财(菜)引回家

“行通济,无闭翳”,是佛山至今仍流传的谚语,蕴含着佛山人对新一年平安顺遂的美好祈愿。

行是粤语走的意思,通济指的是通济桥。通济桥相传建于明代,最初是木桥,历经多次修缮。在佛山人心中,行通济就是为新年讨一个好意头,祈愿新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佛山人的“行通济”民俗,并不仅仅是凑个热闹、走过通济桥那么简单。它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人们行通济时,往往都会举风车、摇风铃、提生菜,它们也被称为“吉祥三宝”,具有特殊的寓意和文化内涵。

风车象征着“时来运转”或“一帆风顺”。行通济时,人们手持风车,寓意新的一年能够顺顺利利,生活和事业都能如风车般转动起来。

风铃被认为能够招来福音,铃铛的响声象征着“黄金万两”,寓意新的一年能够招财进宝,带来好运。

生菜,作为行通济时的必备之品,它在粤语中与“生财”谐音,寓意财富增长、万事顺遂。在行通济之前,佛山人往往把两小棵生菜捆在一起,在中间插上一炷香,祈求在新的一年能够生活和美、富贵安逸。生菜在广府文化中也被称为“胜意菜”,寄托着“万事胜意”的美好愿景,其青翠形态也暗含“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按照习俗,行通济的生菜是要带回家,这也意味着将“财气”和“好运”引入家门,即“引菜(财)归家”。

但是,近年来部分市民在行通济后把生菜扔掉,有违传统习俗之余,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并对环卫部门带来困扰,增加清理转运工作的压力。

因此,行完通济后的生菜千万不要扔,正确的做法是把生菜带回家,一年都“生财”。

民俗+国潮,撞出时代新火花

细心的市民都会发现,每年行通济,大家都会绕过通济广场生菜池的巨型生菜陶瓷雕塑。据介绍,这个巨型生菜陶瓷雕塑制作于2001年,由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梅文鼎和苏锦伦合制。

今年,市民行通济时除了可以拿着真的生菜,更可以拿着与现场的陶瓷雕塑同款的“石湾美陶X佛山传媒”陶瓷生菜小摆件行通济,真正“引财(菜)归家”。

美陶生菜小摆件作品名为:通济生财,今年由佛山传媒与石湾美陶联合出品,由广东省陶瓷艺术大师、梅文鼎的女儿梅晓山创作,她根据通济桥大生菜陶瓷雕塑为原型,塑造出生菜造型小摆件,寓意生财兴旺,将财气福气带回家。

“行通济带生菜,为佛山的历史习俗,寓意带财回家。但新鲜生菜不能久存,所以我在原大生菜的基础上,创作了这尊浓缩版的生菜,便于市民带财回家。让传统习俗更好地传承下去。”梅晓山表示。

民俗与国潮的精彩碰撞,迸发出不一样的精彩火花。

文、图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陆佩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