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云南哀牢山备受关注。
网络博主在社交媒体上发布
在哀牢山拍的视频,
原始森林的神秘感
引得大量网友热议。
10月6日,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楚雄管护局发布
《关于禁止进入自然保护区
开展各类未经批准的
人为活动的告知书》,
对擅自进入自然保护区的
将给予行政处罚。
神秘的哀牢山究竟是怎样一座山?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质构造学家曹淑云教授
20年来先后20次进入哀牢山,
她将哀牢山作为实验室,
常年奔波在崇山峻岭间,
被同行称为“哀牢山上的女汉子”。
曹淑云教授在哀牢山区科考。
日前,
曹淑云向长江日报记者讲述了
她在哀牢山的科考经历。
她表示,
哀牢山是一座地质宝库,
不仅有丰富的矿藏资源,
也有独特的地质地貌特征
以及生物多样性,
但不太适合普通人活动。
山中究竟有没有路?
哀牢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高海拔3100多米,范围涉及云南省3个州6个县。这里山形陡峭、地理环境复杂,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全国最大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区,森林覆盖率85.1%以上。
“哀牢山从南至北、从东到西,我踏遍了众多的地层剖面。”曹淑云至今记得第一次踏进哀牢山是2005年夏天,当时她还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一名研究生。
当时正值暑假,深山密林中乔木、灌木密密匝匝,层层叠叠相互缠绕,阳光透过枝丫直射头顶,强烈的紫外线一天就把人的脖子晒黑,几天下来就脱了一层皮。
曹淑云教授在哀牢山区科考。
越往哀牢山腹地走,地形越是复杂。曹淑云和队友时而攀爬陡峭的山坡,时而穿越密林。由于地形起伏较大,加上经常有地形雨,地面变得湿滑难行,他们要拄着粗树枝才能前行。在哀牢山腹地,大多没有现成的路可以走。半山腰则云雾缭绕,加上山林茂盛遮天蔽日,给人一种神秘而恐怖的感觉,要是没有随身携带的GPS定位仪、指南针等导航设备,就会迷失方向。
曹淑云告诉记者,在哀牢山科考路上,露头(岩石或新鲜岩石露出来的地方)往往被植被覆盖,经常行走在灌木丛中,双手不停地驱赶蚊虫,还要提防蛇、野猪等野生动物的袭扰,一天行走下来既紧张又疲惫不堪,但如画的风景给了科考队员很大的安慰。
致命之处是什么?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曹淑云也注意到哀牢山在网络上引起的广泛关注。她说,博主们拍摄的视频中所描述的烟雾笼罩、阴森恐怖的景象,是由于哀牢山特殊的气候条件造成的,如早晨的雾气、森林中的湿气等,都会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哀牢山腹地确实是一个山高林密、地形复杂的地方,山坡坡度较大,且多悬崖峭壁,自然环境原始封闭。不仅经常无路可走,队员们还要面临恶劣气候的挑战。
曹淑云教授带领学生在哀牢山区科考。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哀牢山的写照,如突然的地形雨、浓雾,甚至是短暂的雷暴天气随时可能发生。”
曹淑云回忆,有天早晨,她和团队成员深入哀牢山腹地科考,随着海拔的升高,山坡也越来越陡峭,每挪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当时山林间弥漫着晨雾,使得视线模糊不清。正当他们准备翻越一处陡峭的山坡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一场突如其来的地形雨袭击了他们。雨水很快浸透了所有人的衣服,白天如同黑夜,能见度极低,几米开外看不清人脸,气温也迅速下降到个位数。这场突如其来的雨大约持续了一个小时。
在曹淑云看来,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科考人员,在进入哀牢山这样复杂且原始的自然环境中,仍然面临高风险。她认为致命之处是哀牢山的自然条件,尤其是地形复杂导致的物理伤害:如跌落悬崖、滑倒受伤等,恶劣天气引发的危险:如迷路、遭遇滑坡或泥石流等。在哀牢山腹地,因为偏远而缺乏补给和医疗援助,不太适合普通人活动。
指南针会不会失灵?
曹淑云表示,哀牢山区的地貌复杂多样,由高山峡谷、喀斯特地貌、河流阶地等多种地貌单元构成。尤其是哀牢山脉中分布着大量的喀斯特地貌,如溶洞、石林、天坑等,这些都是石灰岩长期受水溶蚀作用形成的。
曹淑云教授在哀牢山区科考。
哀牢山区另一个特点是河流众多,水流湍急,落差大,形成了丰富的瀑布群和激流险滩。这些河流对于塑造当地的地貌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于外界传言指南针在哀牢山失灵一事,我们并未遇到过,但是遇到铁矿石多的地方也有这种可能性。”曹淑云表示,哀牢山区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铜、锡、铁等,这也反映了该地区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而磁性矿物质会干扰指南针正常工作。
曹淑云说,哀牢山作为重要的自然保护区,近年来当地生态保护意识普遍提高,政府和社会对自然保护区的投入加大,采取了更多措施限制人为干扰,保护生物多样性。
从她开始在云南地区开展研究工作至今20年,感受到了哀牢山发生的显著变化:当地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比如修建了许多路,基本上是村村通路,道路更加平坦、标识系统更加完善等。村民的经济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修建了很多穿山隧道,也通了高速公路。
记者:杨佳峰 通讯员:王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