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里,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关于历史和现实交织的话题,有些看似平常,却总能激起千层浪。就比如最近网上因为日本民间团体曾经在中国做的一些事,引发了一场激烈的讨论。这事儿的起因是有人提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日友好期间,日本民间团体给中国帮了不少忙,可这一说法却像点燃了火药桶,网友们各执一词,争论得热火朝天。
先看一篇报道:
3月9日,陕西西安。男子发视频称,秦始皇陵园林甬道两旁立了很多日本人植树纪念碑,质疑为何日本人种树就可以立碑,而且还是在秦始皇陵。拍摄者表示,“这条甬道路两侧全是日本人纪念碑,每棵树底下都有这么个牌子,不少游客砸了好多,不然多闹心。”对此,博物院办公室工作人员回应称:“这是当时举办的中日友好交流会,一个使团在那里种的树。”
据说当年秦始皇陵园那片地就是荒地、农田,日本民间友好团体给了资金和其他方面的援助,才让那有了变化。还有三北防护林,也有日本民间团体参与的身影。在东北,他们对水稻种植也出了力,后来才有了咱们熟悉的五常大米和辽宁盘锦米。另外,中日流动眼科医院还帮助偏远地区控制白内障和沙眼,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事儿。
可当“雪域熊哥”把这些事说出来的时候,却遭到了不少网友的反对。“聪颖百灵鸟A4”就直截了当地说:“友好时可以种,现在不友好当然可以挖掉了。”这话一出来,就好像在平静的湖面扔了颗大石头,激起了层层水花。“翸灁”也附和道:“中国人不喜欢日本人在中国领土上留下的任何东西。”这观点很是强硬,能看出来对日本的抵触情绪挺深。
不过,也有很多网友觉得这么想太偏激了。“蓝风79”直接批评说:“狭隘民族主义只会害了自己。”“东老不老”也跟着说:“心胸不必那么狭隘。日本人,也有好有坏,到中国来植树造林,是一番好意,比过去到东北的开拓团强多了。把纪念友好活动的碑砸掉,难道非要敌对生生世世?”他们认为不能因为过去的仇恨,就否定现在的友好行为,得用更包容的心态看待。
“诗意水滴n8”还开起了玩笑:“秦始皇派徐福东渡,徐福后人来老祖家栽树没问题吧?”“西贝14773”也顺着这个思路说:“徐福是他们的祖先,他们纪念秦始皇也理所当然。”这两位网友从历史渊源的角度,给这场争论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还有一些网友从不同角度发表看法。“漫漫路”提到:“731遗址,他为什么毁灭怎么不立碑呀!”这明显是在提醒大家,不能忘记日本曾经犯下的滔天罪行,在看待友好行为的同时,也要铭记历史伤痛。“磐石之旅”则说:“改革开放的初始阶段日本确实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作为回报九十年代初国内精英是认可日本人提出的雁行经济模式的。”从经济合作的角度,阐述了日本在特定时期对中国发展的作用。
在我看来,历史是复杂的,它既有伤痛,也有友好的瞬间。日本曾经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历史,这份伤痛深深烙印在民族记忆中。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日本民间团体确实做出了一些对中国有益的事情。我们既要铭记历史,从中汲取教训,也要以开放和理性的态度看待现在的友好交流与合作。一味地仇恨或者盲目地排斥,都不利于我们自身的发展和国际间的友好往来。我们应该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在保持民族情感的同时,用更加成熟和理智的方式去处理国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