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费者向读特新闻报料,其通过锦江酒店集团官方APP“锦江荟”预订酒店时,发现客房价格比OTA(旅游行业匹配供给与需求的第三方服务商)平台超出5倍,质疑该APP存在“价格杀熟”现象。对此,锦江酒店集团回应读特新闻记者称,系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导致价格显示异常,不存在价格杀熟。
读特新闻记者搜索发现,酒店官方平台与多个OTA平台相比,均存在价格差异。那么,这中间的价格差异究竟因何产生?有业内人士表示,佣金机制与合作模式或许是根源。
5倍差价?酒店回应:工作人员操作失误
“我怀疑平台利用会员信息实施价格歧视,要求按照法律规定赔偿。”近日,消费者李先生在社交媒体发帖称,其通过锦江荟APP预订的杭州某酒店房间时,发现五晚价格高达3195元(平均每晚639元),而其他平台同一时段同房型价格仅需100余元一晚,差价近五倍。由于价差过大,李先生称自己已向媒体和监管部门投诉。
读特新闻记者下载锦江荟APP后尝试订购李先生所说的酒店时发现,时间同样为4月1日至4月6日的同规格房型,锦江荟显示价格为616元每晚,而两个第三方平台价格则为250元左右,也就是说锦江荟APP比其他平台贵了近1.5倍。
“锦江荟”显示的订单页面。
其他OTA平台显示的订单页面。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价?对此,锦江荟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出现5倍差价的原因,是“工作人员操作系统时出现了问题”,实际差价没有那么多,并表示工作人员在发现问题当日,就已经立即启动系统修复流程,完成全部房型价格数据校正。“涉事门店曾主动联系消费者,承诺以正常门市价安排入住,但消费者表示拒绝接受解决方案。”该工作人员表示。
为何记者查询时仍有2倍左右的差价?工作人员解释称,这可能是OTA平台用户因会员等级、红包、优惠券等叠加出现的差异,属于正常情况。
除了差价问题,读特新闻记者还注意到,有部分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反馈,自己以酒店会员的身份查询并订购酒店时,价格却比未登录时还贵。消费者秦小姐告诉记者,她在订购长沙市某家丽枫酒店时,看到自己的白金卡会员显示价格为375元,而未登录前却显示374元,这让秦小姐感到困惑,怎么自己的白金卡会员比普通会员还贵了?对此,客服人员给秦小姐的回应则是“特价房不享受会员权益。”
针对类似的问题,丽枫酒店工作人员回应记者称,官方平台针对新会员可能会存在限时特价活动,这样做是为了吸纳新会员,所以在未登录的状态下会有一定的折扣,而白金卡用户是常态会员,可以享受其他服务,但是不享受此类特价服务。“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普通用户比白金卡会员价格便宜的情况。”
谁在掌控定价权?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众多消费者反映,同一酒店在不同平台的价格差异显著,部分房型差价甚至高达20%以上。“会员等级、新人补贴、限时闪购……现在订酒店得像解数学题。”有消费者向读特新闻记者表示。
为何酒店官方渠道与OTA平台存在“同房不同价”,消费者到底该如何选择酒店?为此读特新闻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
“OTA平台的佣金比例通常在15%至30%,热门时段甚至达40%,为了平衡成本,一些酒店可能会对OTA平台采取“协议价”等模式,即OTA以较低的采购价批量拿房,再通过红包、满减等组合优惠吸引用户。”深圳某连锁酒店集团收益管理总监袁炜(化名)指出。
“合作模式的差异是价差产生的原因。”袁炜向读特新闻记者解释称,目前酒店与OTA的合作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在佣金制模式下,酒店虽然掌握定价权,但需支付高额佣金——例如标价1000元的房间,扣除15%佣金后酒店实收仅850元;更常见的是底价制合作,OTA以固定价格(如850元每晚)批量采购房间后自主定价,某旅游旺季就曾出现OTA平台将协议房降价至400元促销,与酒店官网498元形成近20%价差的情况;第三种代理制则更为隐蔽,第三方代理商以200元协议价获得房源后,转手加价至300元在平台销售,既低于酒店官网350元的挂牌价,又能从中赚取50%的利润差。这三种模式交织作用下,消费者在不同平台看到的“同房不同价”现象已成常态。
袁炜提到,华住、锦江等集团近年不断在加速构建自有会员体系,推出更加有吸引力的服务内容以增强消费者对官方渠道的依赖,增强用户黏性。比如华住会推出“官网最优价保证”,承诺价差三倍赔付。根据2024年发布的公开数据显示,“华住会”的会员数量已经突破2.5亿。另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华住70%以上的夜间订单数来源于自营直销渠道。
但这种抗衡存在局限:“酒店会员权益侧重于服务升级,如房型免费升级、延迟退房等,而非直接价格优惠。而很多OTA平台的活动价格则对消费者更具有吸引力,例如订购同一家酒店时,飞猪88VIP会员可享新客5折,而华住会金卡会员仅享9折。”袁炜坦言。一些OTA平台手握流量控制权,要求酒店提供最低价,否则降低搜索排名,这种“隐形胁迫”使中小酒店难以摆脱让利压力。
“OTA的算法能实时抓取竞对数据,而酒店官网多依赖历史数据,调价响应可能会存在滞后性。”某OTA平台酒店板块运营负责人陈薇举例称,比如台风天气下某酒店官网价格单日上涨7.35%,而OTA仅微调2%。这种响应速度差异也源于技术架构,部分OTA平台采用分布式实时爬虫监控全网数据,而一些酒店收益管理系统往往每天仅更新2至3次。这种实时调价能力,成为OTA掌控定价权的技术筹码,这种差距也可能导致部分滞销房型被OTA低价收割。
陈薇还提到,酒店常将滞销房型以“特价包房”形式批量供给OTA代理。比如一些经济型酒店以200元每晚协议价供给携程,而代理加价至300元销售,仍低于官网350元标价。
部分代理商通过非授权操作牟利的情况也时有出现,“代理商以200元每晚的价格采购房间后,以虚构‘礼包’的名义加价至500元销售,超过了酒店官网400元定价。”有些代理商将经济房图片替换为豪华房,以高于官网20%的价格销售,以此牟利。在黑猫上投诉平台,记者发现近三个月有142条关于“房型造假”的投诉。
“平台已建立房源审核机制,但代理商绕过监管的技术手段也在升级。还是建议消费者到酒店官网或其他正规渠道下单。”陈薇表示,未来,OTA平台与酒店应探索佣金浮动机制,例如淡季降低比例以换取旺季库存优先权,用以平衡两者间的利益,保障消费者消费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