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沧浪亭“流玉”石刻成游客解谜热点

旅游攻略 13 0

春暖花开时节,苏州沧浪亭内一方碧绿的小水池意外成为游客驻足热议的焦点。池畔立峰上的摩崖石刻“流玉”二字,因字体古奥难辨,令往来游人纷纷驻足猜测,甚至掏出手机搜索。

“问了好些人都不认识,有人猜是地名,也有人觉得是寓意美好的词。”一位来自杭州的游客说道。据园林管理方透露,每天都有游客专门询问石刻含义,随着春日游客量攀升,这里俨然成了园内“解谜角”。记者观察到,不少游客或俯身端详,或拍照查询,试图破解这跨越百年的书法密码。

据《沧浪亭志》记载,这处水池虽不大,却暗藏玄机:池周古木参天,回廊依地势逶迤,立石处藤萝漫布,石磴陂陀,营造出“坳谷深幽”之境。山涧清流汇入碧潭,如玉带蜿蜒,既形成高崖深渊、山高水深之景,又造成一种“水故有源”的感觉,是园林理水佳例之一。

据了解,晚清学者俞樾主持沧浪亭重修时,为此池题名“流玉”,不仅对水潭作了写意式的描写,形容池水如一块流动的碧玉,更是塑造出“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其中,“流”是会意字,本义是水流动,篆书两边是水,中间是一倒“子”形,“子”头部飘散的“头发”顺水漂流,表示水流急速。甲骨文“玉”字像用一根绳子穿着几块玉石,金文和小篆作三横一竖,隶书以后“玉”字才加了点。俞樾将玉字“点”写成朝下的两挂水湾,字若飞动,仿佛两挂清泉从山石上飞流而下。

苏州书法爱好者分析,“流玉”二字用篆书书写,既保留古朴韵味,又通过笔画变化传递水流与玉润的意境。相较于网师园“彩霞池”、拙政园“芙蓉榭”等直白命名,这种以书法勾连园林意境的手法,更显文人雅趣。游客陈同感叹:“字如画,景如诗,这才懂了什么叫‘一字一世界’。”

如今,这块摩崖石刻不仅成为沧浪亭的文化符号,更让游客在赏景之余,感受到中国传统书法与园林艺术的交融之美。(苏报融媒记者 凌欣炜 文/图)

编辑:汪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