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打卡”地,平果的宝藏活动,等你来“解锁”广西“三月三”

旅游攻略 22 0


吾乃王阳明,今日有幸向诸位推介平果市。

平果市,实乃一处钟灵毓秀之地。其山川壮美,自然风光旖旎,山峦起伏,绿水环绕,仿若一幅天然绘就的绝美画卷。

此地人文底蕴深厚,民风淳朴,百姓热情好客,邻里和睦,传承着千年的中华美德。

平果市物产丰饶,各类特色美食令人垂涎欲滴,特色农产品品质上乘,远销四方。

再者,平果市经济发展蓬勃,新兴产业不断崛起,为人们提供了众多发展机遇。

总而言之,平果市乃一宜居宜业、充满魅力与活力之佳地,诚邀诸位前来领略其独特风采。

王阳明简介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汉族。明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和教育家,“心学”流派创始人。

弘治十二年( 1499年),中进士,起家刑部主事,历任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南京兵部尚书、左都御史等职,接连平定南赣、两广盗乱及朱宸濠之乱,获封新建县伯,成为明代凭借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嘉靖七年十一月(1529年1月9日),逝世,时年五十八。明穆宗继位,追赠新建侯,谥号“文成”。万历十二年(1584年),从祀于孔庙。

王守仁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其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

王阳明在平果事迹

1.平定思田之乱

王阳明在明朝嘉靖七年(1528年)被派往广西,平定由卢苏、王受领导的思田之乱。他采取了“宜抚不宜剿”的方针,通过招抚而非军事手段平定了叛乱。在这一过程中,王阳明成功使叛乱者解散并出山投降,获得了明世宗的高度评价。

2.题刻“阳明洞天”

在平定思田之乱后,王阳明曾泊船于平果市马头镇港口对面的右江南岸,并在一处天然石洞前题刻了“阳明洞天”四个大字,这一天然石洞被后人称为“平果阳明洞”。这不仅是他对当地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他对平定思田之乱的纪念。

阳明洞摩崖石刻《征抚思田功绩文》

阳明洞摩崖石刻《征抚思田功绩文》

洞顶石壁题字:王阳明手书“阳明洞天”石刻

3.建立文化遗迹

王阳明还在平果市留下了《平思田纪功碑》,记录了他的功绩。这块纪功碑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也成为了一处文化遗迹,被平果市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神武不杀”石刻

康熙甲子重九日

——左江使者三韩王毓贤题

“干羽流徽”石刻

康熙辛未夏

隆安令新升

南康司马古

——越盛国俊题

石刻共有六幅,现仅存《征抚思田功绩文》一幅,正文163字,正楷,单字高、宽均为0.18米,整幅长4.8米、高2.7米,保存完好。系王阳明(守仁)征抚田州府土酋卢苏和思恩府土酋王受领头起事的思田之乱后,于嘉靖戊子(1528年)季春题刻《征抚思田功绩文》和“阳明洞天”两幅。

另有康熙甲子重九日,左江使者三韩王毓贤题刻“神武不杀”;康熙辛未夏隆安令新升南康司马古越盛国俊题刻“干羽流徽”;大清乾隆丁酉仲冬南宁郡守蒙古德坤题刻诗两首。

洞口旁石壁留诗:马头峡阳明洞题刻(一)

清·德坤

羽扇纶巾智若神,武侯继起有先民。

兵威远震六千里,甲士生降七万人。

墨迹淋漓悬壁上,英风想像大江滨。

邕南父老思遗泽,俎豆年年奉祀新。

——大清乾隆丁酉仲冬南宁郡守蒙古德坤敬题

马头峡阳明洞题刻(二)

清·德坤

峭壁临江立,中间一洞天。

风徽嗟渺矣,云石望依然。

野草霑晨露,幽兰拂晚烟。

未能振衣上,干羽吊前贤。

——大清乾隆丁酉仲冬南宁郡守蒙古德坤敬题

2005年因金鸡滩筑坝蓄水发电被水淹没而抢救性切割,“阳明洞天”等五幅石刻现存放在平果市博物馆。阳明洞摩崖石刻对研究当时王阳明在广西,特别是平思田事件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见证,对研究王阳明“心学”、王阳明在广西等有重大的历史意义。1982年,由平果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25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核定公布第八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名单(134处),以及1处与现有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其中,平果市阳明洞摩崖石刻入选“石窟寺及摩崖石刻”名单。

(记者:杨婕 来源:微言平果 部分素材来源:平果市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