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春天叫田园诗画,客醉花间。
当前不是旅游佳季,但在资阳市乐至县陈毅元帅故里的劳动镇帅府粮仓园区内,游客却熙熙攘攘。
3月初,这里首次举办“把春天煮进火锅里”赏花活动,吸引众多游客纷至沓来,赏花、品美食,共赴一场春日盛宴。今年,劳动镇以园区景区提质为切入点,以农文旅融合为引领,打造具有丘区特色的帅府粮仓农业园区,让这片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农文旅融合促振兴
“客流量堪比小长假期间,让全镇各处充满了活力”
走在帅府粮仓园区周边道路上,不时可见私家车、电动车疾驰而过,更有不少游客结伴步行。“现在客流量堪比小长假期间,让全镇各处充满了活力。”劳动镇相关负责人谭文感慨,以往也就只有春节期间才有这么热闹。
曾经,劳动镇大片农田种植比较零散,甚至土地撂荒,一到春天田地里的色彩较为单一且不集中。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资阳作为农业大市,牢记总书记嘱托,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丘区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径,推动丘陵地区天府粮仓示范区建设,为劳动镇帅府粮仓园区建设提供了良好机遇。
“帅府粮仓园区主要是以粮油为本底,整合土地面积1.5万亩,覆盖9个行政村,进行油菜玉米轮作和玉豆带状复合种植。”谭文介绍。
如今,春天盛开的油菜花海成了这里的新名片。今年,劳动镇将春天的美景与火锅美食相结合,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游客们不仅可以徜徉在花海中拍照留念,还能品尝到地道的火锅美食,感受别样的春日乐趣。
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园区提质发展的第一支撑。劳动镇以景区园区提质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全力推动38个产业和项目建设。当前正在加紧建设的兴国旅社和元帅食堂,建成后将为游客提供便捷的食宿服务。庙山别苑等项目的建成投用,不仅解决了本地村民的务工就业问题,还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谭文介绍,重点项目由村集体出资,县属国企进行运营,不仅盘活了闲置资产,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近务工的机会。“年龄大点的村民可以从事保洁、保安等职业,中青年则可以在景区内从事各种服务工作。”
在劳动镇,一些村民的旧院落经过梳理整治后,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小酒馆、咖啡厅等休闲场所陆续开业,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娱乐选择。这些场所不仅丰富了旅游业态,也为当地村民创造了新的收入来源。
据统计,自林涧小院、庙山别苑去年底试运营以来,经营收入突破100万元,园区内集体经济组织收入突破10万元,带动园区内农户增收2000余元。
返乡青年助力家乡发展
“看着家乡越来越好,能在家门口工作挺满足”
临近中午,帅府粮仓庙山别苑的河鲜馆、柴火鸡、火锅又迎来了顾客就餐高峰期。服务台内,工作人员杨诗琪既要接听顾客咨询预订餐位等电话,又要忙着照顾就餐区的游客,忙起来的她像一阵风。
30岁的杨诗琪是劳动镇潮水村一名村民,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成都工作。在外漂泊的6年里,每次和爸妈视频都忍不住鼻头发酸。2024年春节回家,看到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她颇为心动。
“家乡零散的田地连成了整片农田,村道变成了柏油马路还安装了路灯,老旧房屋也焕然一新。”杨诗琪说,作为本地人,看到如今繁荣景象,打心底高兴。去年9月,她成了庙山别苑第一批员工,如今已成长为中层管理人员。看着园区的人气越来越旺,她也希望有更多在外打工的村民能回到劳动镇,一起建设家乡。
负责小酒馆日常管理的唐艳,是旧居村村民。以前她在外务工漂泊不定,今年看到家乡的发展机遇后,唐艳毅然决定留下来。虽然当前的工资相比外面可能少一点,但她更愿意守在家乡,见证这里的每一点变化。
最让人欣喜的是村民们生活的改变,当地村民就近在家门口找到了一份工作。陆利清以前只在家做农活,收入微薄,如今土地流转后,她在家门口的庙山别苑务工,为食堂配菜洗菜,每个月都有稳定的收入。“对我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这份工作既轻松又合适,生活也变得更加充实和有盼头。”
见证了家乡农文旅融合的繁荣景象,像杨诗琪唐艳这样的返乡青年还有很多。目前园区内已解决近百名村民就近就业。
劳动镇主要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结合陈毅元帅故里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红色研学产业,从陈毅故里景区,经羊叉河乡村振兴示范带再到帅府粮仓,形成大的农文旅融合示范区,带活天府粮仓丘陵示范区效益提升。“随着园区更多项目的投用和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这里将成为更具吸引力的近郊游目的地和粮经作物农业区。”
全媒体记者 韩成玺 张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