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生花特色街区涌热潮

旅游资讯 26 0

三月的北京春意渐浓,京城各特色街区游人如织。白塔寺街区里,高人气餐馆越开越多,网红品牌陆续开出首店,消费业态更加丰富。700多年的崇雍大街张开“怀抱”,历久弥新。亮马河醒春起航,散落河边的黑珍珠餐厅,让游客能吃遍五大洲。北京历来都是商业发展的热土,各区依托区位、文化禀赋,让一个个特色街区落地生花。在满足不同群体消费需求的同时,营造出时尚、年轻化的生活氛围。

特色打卡点

❶妙应寺白塔:高50.9米,塔身呈覆钵形,塔顶铜质宝顶极具艺术价值;

❷宫门口东西岔胡同:兼具胡同烟火气与时尚消费;

❸东夹道胡同:胡同入口处的红墙背景与白塔形成经典红白对比。

白塔寺街区

潮流店铺 备受青睐

盘点近年来最火的网红街区,一定绕不开“白塔寺”。这里所说的白塔,正是位于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路北的妙应寺白塔。这座塔在元代就有“金城玉塔”美誉,不仅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喇嘛塔,也被认为是北京最古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白塔身侧有一条不长的胡同,仅308米,却有个性地分出东岔西岔,交会成“X”形,得名宫门口东西岔。一座白塔、一条胡同,构成白塔寺街区独特的吸引力。白塔寺街区走红的根本原因是北京的城市更新。2020年,西城区政府为了激活白塔寺文化IP,将东西岔胡同作为改造试点。在之前疏解居民、减少人口密度、改造公共设施等基础工作之上大胆创新,引入网红店铺,这才有了今天的兴旺景象。如今,传统文化与新生业态在这里交汇、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加之各色宝藏店铺,不同主题的展览、City-Walk(城市漫步)线路,让人流连忘返。

抬眼望去,从“熊煮咖啡”的露台到“悠航鲜啤”的落地窗,30多家特色店铺沿着东西岔蜿 蜒“生长”。正值周末午后,露 台上,几 位年轻人品着咖啡,欣赏白塔。店铺门口,进进出出的客人说着、笑着,自带“烟火气”。动静之间互不干扰,相看两相宜。

潮流店铺满足了来白塔休闲客群的口腹,拍照打卡让爱美之心找到了最佳的背景和载体。经过几年的孵化,“在白塔寺遇见梅兰芳”“今夜在白塔寺听相声”“妙应雅集”等特色文化品牌已经吸引了大批回头客。他们为白塔寺街区贡献人气的同时,也贡献了真金白银。

红墙旁丽人行,露台上咖啡香。当漫步街区、欣赏白塔成为年轻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网红”白塔寺街区,也走上了“长红”之路。

特色打卡点

❶稻香村零号店;

❷潮东里:文旅综合体;

❸同日升粮行:店里各类粮食、调料等足有1300多种;

❹雪莲·亮点文创园:拥有无韵诗等底商,园区内可看剧看展览。

崇雍大街

个性小店 悠然慢享

如果要逛老城的一条老街,应该去哪儿?老北京人、“95后”殷萌首先推荐崇雍大街。

俗话讲,一条崇雍街,千年北京城。崇雍大街是老北京城的次中轴,位于东城区中部,全长5.2公里,有着700多年的历史。它串联起雍和宫大街、东四北大街、东四南大街、东单北大街,自元代以来既是京城通衢要道,又是商业繁华胜地。大街沿线有北新桥、东四、灯市口、东单等老历史文化街区,还有国子监、雍和宫、中国美术馆、隆福寺等一批历史文化地标。

时光流逝,建筑杂乱、环境失管等问题日渐凸显。自2018年至今,东城区陆续对雍和宫大街、东四北大街、东四南大街开展规划设计、整治提升、更新改造等,雍和宫大街呈现“慢街素院”的风貌,东四南北大街再现“文风京韵、大市银街”的历史景象。

“小时候的味道回来了!”殷萌家住东四,打小在这条街上长大,“大街再现了京韵,而且与时俱进。”整条大街上,不仅有同日升、稻香村、北新桥卤煮等京味老店,还涌现了一批“小而美”“小而潮”“小而新”的小店,独立设计师品牌服饰、潮玩、甜点、咖啡馆、素食餐厅等不一而足,整条街“百花齐放”。

午后休息时间,甜点和咖啡爱好者小石总要到大街上寻觅新店,红星前进面包牛奶公司、芦灰、无韵诗、书房咖啡馆、二十四个面包师……选择多样、各有千秋。就拿无韵诗来说,它位于东四南大街15号。落地玻璃将世界划分成两半:外面是车水马龙的老街区,里面则是水泥墙、木质座椅、绿植搭配,法国香颂悠悠流淌的安静空间。在这里,每点一杯咖啡都会随机附赠一首诗。

其他小店也都带来新体验:红星前进面包牛奶公司,现打鲜牛奶常常吸引顾客排队;芦灰,店虽小,但风格文艺、颜值颇高,南瓜麻薯、碱水面包等都是“网红”;书房咖啡馆将阅读自习和咖啡结合起来……

在这条崇雍大街上,如雨后春笋般生长的小店,既满足着市民的多元需求,释放着新的消费活力,也为人们带来了精神小憩的空间。

特色打卡点

❶24座跨河桥:从燕莎码头到红领巾码头,每座桥都有不同特色;

❷蓝色港湾:滨水商业;

❸“微博IN”:北京最大电竞主题综合场馆;

❹泡泡玛特城市乐园:首个潮玩行业沉浸IP主题乐园。

风情水岸 浪漫迷人

在北京这座北方城市里,有一个河水清澈、游船悠悠、风景美丽的地方——亮马河。经过治理,80万平方米的风情水岸连通23个居民小区,黑珍珠、米其林星级餐厅纷纷落户,食客能在河畔吃遍五大洲。

春天,亮马河如画一般美,就连柔波都是嫩绿的。休整了一冬的游船载着期盼和欢呼,重新起航,从燕莎码头驶向2公里外的蓝色港湾。“亮马河现在太火了!”家住左家庄附近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以前,我闺女招待外地同学,得带他们爬长城、逛颐和园。现在呢,肯定得在家门口的亮马河坐坐船。”

亮马河的历史很悠久,它穿越第二、第三使馆区,串联起蓝港、燕莎、三里屯三大商圈。但直到近几年,朝阳区对亮马河风情水岸精心雕琢之后,才奠定了它在京城水系中独一无二的地位。如今,这不仅是一条河,更是一个珍贵的、多元的公共空间。去年,朝阳区发布了《亮马河美食地图》,包括新荣记、兰斋、鲁采等22家黑珍珠、米其林星级餐厅,几乎囊括了所有餐饮风格。

从前,河畔的空间很是凌乱,谁想占一块都可以,光是圈地停车的车位就有1600多个。餐厅后厨就更不用说了,排烟管冲着河流一侧突突冒烟。滨河步道一度非常狭窄,有的路段甚至要小心翼翼侧着身子才能挤过去。治理之后,河流以及河畔的建筑、绿地无缝衔接,形成了80万平方米的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

张芊是“拾久”餐厅的负责人,他的第一家店开在双井,成功摘星米其林。2018年为第二家餐厅选址时,他看中了亮马河畔的蓝色港湾东南角。“那是个临湖的位置,当时亮马河还没开始治理,挺冷清的。”张芊说,他相信滨水空间是很宝贵的,只要政府把河治好,这就是最黄金的位置。事实的确如此。后来,亮马河变了样子,蓝色港湾也配合做了一系列改造。未来,亮马河、坝河还将打造世界级滨水经济区,给城市带来更多的活力。

本报记者 张骜 李瑶 朱松梅 文

方非 邓伟 程功 摄 制图 吴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