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科创旅游正以颠覆传统的姿态,成为文旅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这一新兴业态不仅重塑了游客的体验方式,更推动城市文旅IP的迭代焕新,甚至被业界视为文旅行业的“新顶流”候选。
01 科创旅游的崛起
科创旅游的本质是科技与文旅的深度融合,其核心在于通过展示科技企业的研发成果、生产流程以及沉浸式互动体验,满足游客对前沿技术的好奇心与参与感。根据《2025中国科幻产业报告》,2024年中国科幻文旅产业营收达244亿元,本土主题公园科幻项目收入持续增长,成为文旅经济的重要增量。
技术赋能的典型模式包括:
沉浸式体验:如杭州文三数字生活街区的“黑神话:悟空”主题活动,通过AR、VR技术吸引5万余人次打卡;合肥三河古镇的“三河明月夜”项目则用水幕激光技术活化传统景观。
研学与教育融合:合肥开发了110余条研学线路,涵盖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形成“研学游”一体化模式;浙江大学国际科创中心推出编程操控草莓采摘机器人等实践项目,激发青少年兴趣。
02 城市实践:从“资源整合”到“生态构建”
(1)杭州
凭借数字经济优势,整合阿里巴巴、华数集团等企业资源,推出“杭州科技旅游新十景”,将散落的科技展馆串联成深度体验线路。同时,通过常态化开放企业参观与主题演艺活动,实现科技与人文的跨界融合。
(2)合肥
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以科大讯飞人工智能体验馆、量子信息实验室为核心,打造了270家科创科普游基地,并开发元宇宙场景,推动传统文旅场景的“未来化”转型。
03 挑战与未来:从“现象”到“生态”的跨越
1、技术迭代与运营稳态的矛盾:科技前沿成果更新迅速,但文旅项目需长期投入,如何平衡动态内容与静态场景成为难题。
2、盈利模式单一:过度依赖门票收入与政府补贴,缺乏衍生消费链条,如科技主题酒店、文创产品开发。
3、跨部门协同不足:涉及科技、文旅、教育等多领域,政策支持与资源整合难度较高。
未来的突破方向
创新组织模式:借鉴杭州“政府+企业+机构”的协同机制,推动科技企业主导内容供给,政府提供场景与政策支持,实现收益反哺研发的良性循环。
构建一站式目的地:如规划中的“杭州科创文旅城”,需融合技术展示、互动娱乐、商业消费等功能,打造类似“科技版迪士尼”的超级IP。
强化技术普惠性:通过降低体验门槛、开发低价位体验包,吸引普通游客参与,扩大市场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