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此处一方小天地,登山游客鲜有人知,下面竟隐藏着一个财库

旅游资讯 14 0

最近,有一名网友给我留言,说泰山是“天下第一名山”、“五岳独尊”,为什么没黄山更美呢?其实,这个问题在网上是个讨论的热点,有说黄山美的,也有说泰山靓的。就我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在自然景观方面黄山稍胜一筹,在文化内涵方面,泰山则是翘楚,一个小景点,就可能内藏乾坤,因此,综合来说,泰山无疑是NO.1。

这你还别不信。在泰山红门登山口有一处庙宇,也是“泰山第一景”,被称为“开山第一庙”,它就是关帝庙,紧扼山口,由“武圣”关公神威巨镇。西院是山西会馆,在会馆的后院,有一处景点名为三星轩,是驻泰晋商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757年)修缮关帝庙时建造。而登山游客却鲜有人知。

在一天门下方约几十米处,盘道西侧的台阶上,有一个非常狭窄的小门,门内过道中央,矗立一尊泰山石敢当刻石。它原在泰山盘道起点关帝庙南门,被称为“泰山第一石敢当”,也是1757年驻泰晋商修缮关帝庙时所立,为“镇守山门”之意。其顶部刻饕餮,可以吞噬一切,寓意财源广进,招财纳福。口衔利剑,意为阻止风险进入,有趋吉避凶、镇宅避邪作用。

在刻石后面前行约几米,在左侧有一通道,仅容两人通过,折而下行,踏上一小型铁梯,这也是唯一的入口。扶梯下行正前方是一财库,寓意发财。转而向南,眼前豁然开朗,一所精致的院落映入眼帘。但见它南北长约有十多米,东西宽约七、八米,有三星轩、增福齋、赐财堂、元君殿等建筑。其中,一棵五百岁的柏树下半部分被封在屋内,它就是三星轩,一个福禄寿三星高照的地方。

里面面积约2平多点,树下面是康熙皇帝写的”福”字碑刻,因为字窄狭长,被民间称作“长瘦福”,有长寿之福之意。1919年初孔子第76代嫡长孙孔令贻进京为废帝溥仪贺寿,路经泰山,因无子嗣,经张勋推荐,入住该院。第二天,前往斗母宫栓娃求子,次年生了第77代孔子嫡长孙孔德成。孔德成百日礼时,孔家委托在京族人在恭王府的康熙御笔碑上拓印,后刻在该石之上。

北侧立一巨石,图案酷似一头回首雄鹿,“鹿”与“禄”谐音,有高官厚禄满堂之寓意,在民间被奉为神物,古语说十鹿九回头,回头寓意将福禄带回家。在南侧案几上置一块寿星石,为近代关帝庙诗竹观翻修时在院内挖出,图案酷似生动形象的寿星公。1990年为迎接亚运会,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了中国大陆首次奇石艺术个人展,该石进行了出土后唯一一次展出,后一直存放在轩内。

院中间是一颗财神树,被游客系满了红色的祈福带,南面有“福地洞天”祈福墙,上面同样挂满祈福带,是游客满满的希望和愿景。增福齋、赐财堂内都有供祀的财神。在赐财堂北侧的胡同内,是元君殿,供奉着泰山碧霞元君,惩善罚恶,灵应九州。在南门上,有一幅对联非常吸睛,上联:画图不减吴生笔,下联:衣袂颇薰荀令香。均出自宋代诗人黄庭坚的诗句。横批:诗竹观。与下方的诗竹园相互呼应。

《题石恪画尝醋翁》中,有“谁知耸膊寒至骨,图画不减吴生笔”。《戏赠南安倅柳朝散》中,有“柳侯风味晚相见,衣袂颇薰荀令香。”放在一起,竟不违和,还如此的合拍。上联夸赞画作技艺精湛,可与吴道子比肩。下联虚指人物风度清雅,意即来这的都是风雅之士,具有古代贤士的风流气韵。

三星轩,虽藏于一隅,却以儒释道为经纬,编织出祈福纳祥的精神图腾,让市井祈愿升华为文化共鸣。在这儿,历史与信仰在方寸间交织,一院纳尽人间祈愿。泰山不止于登高望远,更是在细微处镌刻着精深的民俗,在香火缭绕中传承着民族的根脉。

我是@泰安人泰山事,喜欢这篇文章,就动动你发财的小手,加个关注点个赞,转发出去留个言!期待分享您的建议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