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发现没有?以前,我们内地人旅游,往往都十分热忱香港,能去香港旅游,往往都会觉得很棒!
但是,现在,许多人并不这么认为了!反而,更喜欢去深圳旅游!
香港旅游业,曾是全球瞩目的 “东方之珠”,但近年来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2025 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香港访港旅客虽同比增长 7%,但非内地市场的增长主要依赖东南亚短途游,而内地游客占比持续下降。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下面,百家号:一起走遍世界,与你一起探讨一二。
我们认为,香港的高消费,成为游客 “劝退” 的重要原因。
以迪士尼为例,成人门票从 399 港元涨至 450 港元,一家三口游玩一天的成本接近千元人民币。
而深圳的消费优势明显:香港师奶组团北上 “100 蚊逛吃一天”,烧肉、蔬菜价格仅为香港的一半,甚至连榴莲千层蛋糕都比香港便宜 50%。
这种 “反向旅游” 趋势下,罗湖口岸日均 14 万人次通关,深圳商超客流量猛增 30%,“太二酸菜鱼” 全国营业额最高单店就开在罗湖。
服务质量下滑更是雪上加霜。
游客吐槽茶餐厅 “光速收碟”、服务员 “黑口黑脸”,甚至出现的士宰客现象。
相比之下,深圳通过 “文旅 + 科技” 提升体验,如无人机国庆大秀创吉尼斯纪录,欢乐谷推出 VR 过山车,工业旅游让游客探秘华为、腾讯总部。
深圳的崛起绝非偶然,而是政策、产业、文化三重红利的集中爆发。2024 年,深圳接待游客 1.85 亿人次,旅游收入 2650 亿元,入境游客增长 58.8%,国际旅游收入增长 71.1%。
政策赋能:深圳抓住大湾区发展机遇,推出 240 小时过境免签政策,2024 年免签入境外国人 22.5 万人次,同比增长 538.4%。莲塘口岸 “人车直达” 模式、60 岁以上长者 4 元往返深港的优惠,让香港市民 “北上消费” 成为日常。
产业升级:深圳将科技基因注入旅游业,打造出 “文旅 + 科技” 新生态。大鹏新区引入全球最大室内雪世界,冰雪中心落差达 60 米,全年吸引游客体验南国冰雪奇迹;
蛇口邮轮母港开通 “中国探索之旅” 航线,带领国际游客沿海游中国,2024 年邮轮客流量增长 567%。工业旅游更成为新亮点,腾讯滨海大厦、华为旗舰店推出企业参访,2024 年工业旅游团超 30 个。
年轻文化:Z 世代的 “网红经济” 在深圳玩出花样。甘坑古镇的汉服体验馆、欢乐港湾的 “湾区之光” 摩天轮、西涌国际暗夜社区的星空露营,成为热门打卡点。
深圳还推出 “国际友人‘深’游指南”,覆盖支付、语言、交通等便利措施,让外国游客 “一码在手,畅游深圳”。
百家号:一起走遍世界认为:香港与深圳的竞争,本质是 “传统” 与 “创新” 的碰撞。
香港的优势在于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中西文化交融,但高成本、服务质量问题制约了发展;
深圳则以 “年轻、科技、性价比” 为标签,构建起全域旅游生态。
深圳的崛起,不是对香港的替代,而是大湾区旅游格局的重构。
未来,大湾区,或许,将会迎来一个更棒的时代!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