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卫:文旅激发沙漠活力

旅游资讯 16 0

32岁的罗一禾是陕西省宝鸡市的一名幼儿教师。最近,她在网上看到推荐后来到位于宁夏中卫市的大漠黄河(沙坡头)旅游度假区,进行了一场沙漠之旅。

4天的旅行虽短,但罗一禾感受到了沙漠文旅的乐趣,“夜晚在沙漠帐篷外坐着观星,是这次旅行最难忘的体验”。

中卫市是一座与沙漠为邻的地级市,地处黄河沿岸、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在一代代治沙人的努力下,这里摆脱了“沙进人退”的窘境,近年来依托黄河、沙漠自然资源,“沙里掘金”开发沙漠观光、西北特色民宿餐饮、治沙研学等文旅体验项目,走上了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的道路。

“据资料记载,自治区成立初期,沙漠距离原中卫县城最近时,只有5公里,农田和黄河灌渠遭受过黄沙侵袭。”宁夏林草局退耕还林与三北站站长王治啸介绍,1958年,包兰铁路建成通车,途经现在中卫市沙坡头区的十几公里内,6次穿越腾格里沙漠。为避免沙丘倾覆铁轨,中卫市在包兰铁路通车后就开启了漫长的治沙路。

一代代治沙人探索利用麦草、柳条、卵石等,在流沙上插立麦草方格来固定沙丘,并沿着铁路沿线,逐步构筑起治沙防护体系。

王治啸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现在腾格里沙漠已“退”到距离中卫市城区20多公里以外,近百万亩流动或半流动沙丘变成了固定沙丘,沙地植被覆盖率达30%。

记者日前在沙坡头区境内的腾格里沙漠里看到,成片的麦草方格犹如一张巨网,束缚着连绵的沙丘。麦草方格里的沙生植物挺立生长。大风起时,没有明显地吹起黄沙。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这让中卫市提升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更为明确。目前,当地正继续系统推进科学治沙、筑牢祖国西北生态安全屏障,并寻求沙漠旅游产业发展,形成“以产兴城、以业聚人”的文旅产业发展格局,更好满足群众就近就业创收的需求。

中卫市城区以西16公里的大漠黄河(沙坡头)旅游度假区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运营,这些年陆续推出了沙漠骆驼骑行体验、滑沙、沙漠蹦极、滑翔翼飞跃黄河等旅游体验项目。羊皮筏子是黄河上游沿岸传统的水路交通工具,因此羊皮筏子漂流也是一个特色项目。

在这里工作了8年的导游张迪介绍,2023年,度假区将旅游服务项目从传统的观光体验型向休闲度假型升级,新增了一些沙漠场景旅游项目,比如,游客可乘坐游乐设施上升至55米的高空俯瞰沙漠,还可搭乘越野车在起伏的沙丘之间,体验急速冲刺上坡和下坡俯冲的“速度与激情”;还依托景区的沙漠酒店,增设了观星讲座、沙疗体验等项目。

“今年暑期,度假区日均接待游客1万多人,青少年游客占比最高。”张迪说,今年6月度假区入选了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新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名单。最近,本地一些大学毕业生向她咨询导游证考试与执业情况,他们计划到沙漠文旅行业就业。

中卫市旅游和文化体育广电局局长吕永军介绍,由于青少年游客不断增多,中卫市今年暑期推出了“青春漠漠搭”沙漠营地文化旅游消费季活动,新投运了4个主题的沙漠住宿营地、1个沙漠市集,还每周举办沙漠健身运动会、大漠星空音乐会等文旅活动,以此打造沙漠旅游新业态。今年1-8月,中卫市共接待游客1445.62万人次,其中18-35岁的游客占65.5%,带动旅游消费83.01亿元。数据显示,大量青少年游客参与了星空观光研学体验。

吕永军说,“星星的故乡”正成为中卫文旅产业的一张“新名片”。截至目前,中卫市旅游行业的直接和间接从业者有7万人,其中的“星空导师”是近两年中卫旅游行业出现的一个新职业。在他看来,汇聚着黄河、沙漠、绿洲、星空的度假区,正成为中卫迎接各地游客的“沙漠大客厅”。

度假区近两年迎来文旅消费热潮的同时,带动了周边一些乡村旅游发展。

“鸣钟村的旅游接待环境好,吸引了我到这里创业。”邵伏军家住中卫市沙坡头区的城区内,2023年3月他到鸣钟村租下一间店铺,主营西北风味烧烤、大盘鸡、中卫特色蒿子面等。他说今年来沙漠的游客明显增多,赶上吃饭时间,店里自己忙不过来,就陆续从村里雇佣了10名员工,人均月薪三四千元。

与度假区相邻的迎水桥镇沙坡头村、鸣钟村、鸣沙村过去一直以农业生产为主,农民靠天吃饭。2017年,迎水桥镇开始融入沙漠旅游产业链发展中,打造“沙坡鸣钟田园综合体”。2021年,镇政府引导3个村联合成立了沙漠星空生态农业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助推村民们依托田园风貌、抱团发展乡村旅游。

目前,沙坡头村共开设52家农家乐和旅游民宿,其中有10多家民宿在近两年进行了翻新改造,新增了果蔬采摘大棚和青少年研学实践基地;鸣钟村实施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陆续新建投用了太空舱民宿、亲子游萌宠乐园、露营基地等;鸣沙村还新建了户外马术俱乐部、餐饮门店。

“目前,迎水桥镇的‘原乡人’‘返乡人’和‘新乡人’正在美丽田园共同生活发展。”刘彦录是沙坡头区迎水桥镇镇长,他总结了几个特点:以中老年人为主的“原乡人”主要从事农家乐餐饮服务;一些大学毕业生返乡创办民宿,为游客持续“输出”田园生活的“情绪价值”;同时,镇上近两年多了一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新乡人”,通过租赁商铺、开办餐饮和民宿,也积极从沙漠旅游产业中分一杯羹。

2023年,迎水桥镇共接待游客68.3万人次。去年9月以来,3个村的村民共增收240余万元。刘彦录期待未来全镇各村都能享受到沙漠文旅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村民得到更多实惠。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焦敏龙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