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闻晨报报道,近日,牡丹江镜泊湖景区计划推出“流放宁古塔”旅游项目,引起网友热议。不少网友表示想体验穿囚服、戴枷锁,坐囚车。据景区介绍,景区将重现当年《甄嬛传》中的经典桥段,还原年代感十足的宁古塔旧城,还有很多冰雪旅游项目都在筹备中。该项目结合了NPC互动和换装元素,让游客可以一秒入戏,感受历史上的流放生活。
地方上发展文旅事业,希望大家都来“走一走看一看”,无可厚非。在社交媒体已成重要引流渠道的语境下,“网红属性”无疑会成为一个醒目标签,给游客一个奔赴的理由。又是《甄嬛传》,又是沉浸式体验,还有NPC互动和换装元素,的确噱头十足。但细究“流放宁古塔”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则有点让人笑不起来。
诗与远方可以流浪,可穿囚服流放,绝非什么值得回忆的体验。在清代,流刑是仅次于死刑的重刑,“发往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更是让人闻风丧胆。据《研堂见闻杂录》记载,“宁古塔,在辽东极北,去京七八千里。其地重冰积雪,非复世界,中国人亦无至其地者。”方拱乾在《绝域纪略》里也记载:“人说黄泉路,若到了宁古塔,便有十个黄泉也不怕了!”清朝初年,诗人吴兆骞因“丁酉科场案”被诬陷流放宁古塔,浙江人杨越因“通海案”被流徙宁古塔,都是有名的冤狱。客观而言,流放宁古塔的犯人们在当地促进了生产以及文化交流,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总的来说,这种流放生涯并不美好。
将历史的苦难娱乐化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流放宁古塔”所承载的历史是沉重的,是一些人痛苦的经历,不应该被如此轻易地拿来消遣。这种娱乐化的行为,会让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产生偏差,淡化历史的严肃性和庄重性。另外,如果真的让游客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穿着单薄的囚服,戴着沉重的枷锁,吃着冷窝头,这真的是人们所期望的旅游体验吗?这种体验真能持续吸引人参与吗?
旅游业的发展的确需要推陈出新。近来,跟着团长打县城、景区扮野人等新奇的文旅体验不断引发关注,但沉浸式文旅体验不能“剑走边锋”和过度娱乐化,把握好尺度、对历史文化怀以敬畏,才能走得更稳、更远。纵观近期走红的地方,要么诉诸于网友的情感,或怀旧,或求新等;要么有纵深感,有历史的深度;或者有烟火气,能贴合当地传统。
也因此,各地文旅在打造“网红景点”时,不妨少一些主观专断,少一些自以为是,多去体察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多在现实中贴地生活,多一些感知网络情绪的敏锐,在顺势而为中主动出击。这样才会事半功倍,在网络聚合效应下成为能变现的“网红”,为地方带来流量和人气。
特约评论员 焦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