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肥东县撮镇历史文化景区观看传统龙狮展演。 本报通讯员 韦 豹 摄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我省接待游客6530.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45.6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安徽旅游消费需求正加速转变,游客更加注重个性化体验,突出情绪价值、悦己消费。这其中,越来越多追求“松弛感”的年轻人热衷“反向旅游”,奔向县城和乡村,让小而美的“宝藏县城”和“皖美乡村”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县域旅游的火爆让文旅市场发展有了新的增长点和体验维度,同时也在考验着更多的县域文旅从业人员:如何抓住这个“风口”,找准“风向”,与游客建立情感连接,让游客变成常客?
深度立体呈现“在地文化”
这个国庆长假,肥东最火爆的景点当数撮街。
撮街运营负责人程文浩用“四花一舞”来形容撮街的特色活动。“四花”是指簪花活动、打铁花表演、以《山海经》为主题的自贡花灯展,以及请来拥有1600万粉丝的网红歌手“花姐”现场放歌;“一舞”则是最吸引人气的“舞狮大赛”。
10月1日上午,为期3天的第二届长三角舞狮邀请赛暨第二届肥东撮街舞狮大会正式开赛,为各方游客送上丰盛的传统体育盛宴。本次比赛由合肥市体育局、肥东县政府、合肥市体育总会主办,吸引了长三角地区及河南、江西两省的30余支代表队、300余名运动员、近百头“狮子”参加比赛。
“国庆期间,撮街共接待游客13.9万人次,各地游客汇聚于此,头戴簪花、身着汉服,观看舞狮大赛、欣赏神话灯展、游览古风建筑、品尝特色美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和肥东特色烟火气息。”盘点撮街的长假人气,程文浩很是兴奋。
正式开街仅一年多的撮街,已经通过无数场活动,将自身打造成了合肥“文里文气”的新地标。“目前撮街已经形成了十大文化活动,每场活动都人气爆满。”程文浩说。
通过这些活动,撮街形成了自身的不可复制的文化属性和气质,并被游客深深记住——它是独特的、文艺的、有趣的。
肥东的文旅亮点还有很多。
国庆长假期间,包公故里文化园每天开启穿越大宋的宋服舞蹈巡游、《包公源密码》沉浸式剧本游等,让数万游客沉浸古风、体验穿越;在长临古街,近10万名游客在青砖小瓦马头墙的古韵里寻幽探微、细数流年......
同在10月1日这天,当铿锵的锣鼓声在撮街敲得震天响时,20多公里外的山口凌村,正在举办一场狂欢派对——合肥首届挂面美食艺术节。在此次艺术节上,乡村“见面”市集、挂面摄影展、稻草人艺术展等吸引了一波又一波游客,短短7天,这个位于白马山脚下的小村落,吸引了5万人次前来打卡,综合营收达25万元。
作为乡改文旅项目,山口凌村可以称得上“佼佼者”,常年举办的市集、先锋艺术家参与的展陈活动、最受带娃族欢迎的露营+烧烤,一并集合在山口凌村极度松弛的乡野环境里,使之成为城市青年心目中“最去班味”的微度假目的地。
值得一提的是,肥东围绕“渡江文化”“包公文化”“巢湖文旅”三大名片,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持续擦亮“生态文创看肥东”的品牌,以民宿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已成为肥东旅游业的亮丽名片。
“现在,‘住民宿到肥东’的品牌共识已逐渐形成,‘住民宿赏民俗’的品牌效应不断提升。” 肥东文旅局副局长关堂梅说。
让游客能够深度、立体地感知传统文化和在地文化,正成为肥东文旅“出圈”的独特魅力。
逾10万游客同奏“大明华章”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嫁到凤阳的菊婷,特地把远在法国的母亲和妹妹请到了凤阳,来参加大明文化旅游节。7天假期里,菊婷领着家人,沉浸式体验了“晨钟暮鼓”“礼仪展演”等活动,并通过社交平台让众多粉丝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大明文化旅游节是凤阳文旅全力打造的品牌活动,今年“五一”期间,首届大明文化旅游节一经推出,就赢得了游客的认可。凤阳县文旅局副局长赵素素说:“首届大明文化旅游节举办了大明仪仗巡游、明代服饰秀典等活动,每天晚上都有一场,线上同步直播,线上观看人数超10万人次,很多人留言说想参加下一次活动。”
10月1日,大明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之“明礼中都、喜迎国庆”又火爆推出,这一回,凤阳文旅带来了更多精彩活动,通过情景式演出提供多感官体验,让游客仿佛穿越时光,开启了一趟国风文化盛宴之旅。
“晨钟暮鼓”是古时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信号,最早主要用于传达号令、警示和通知时间。钟先鸣,城门开启,万户活动;鼓先响,城门关闭,宵禁人息。在“明礼中都”活动现场,策划团队依照相关记载的报时内容,每天在特定时辰演绎“报时、击鼓、鸣钟”等流程,复刻古时日常生活场景,让游客大感新鲜有趣。
“我们为了契合游客的游览时间,将鸣钟、击鼓的时间调整到上午9点和下午5点,全程按照古代的礼仪流程进行,但又做了改进,比如报幕官是用古文播报,旁边有位讲解员用现代汉语讲解,确保游客对每个细节都能听懂看懂。”活动举办方大明旅游公司工作人员说。
在凤阳历代帝王庙举办的明代礼仪展演活动中,游客还能亲身参与互动,化身“古人”,在冠礼、笄礼、乡射、乡饮、亲王婚礼等礼仪展演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斯文在兹”。
整个国庆假期,大明文化旅游节以钟楼、鼓楼、历代帝王庙、中都城隍庙为舞台,通过开展仪仗巡演、晨钟暮鼓仪式、明礼展演、非遗演出、明礼课堂等特色活动,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以多幕场景流动、多角色扮演、多感官体验、多技术应用等为特点的交互式体验模式,有效激活了景区景点、主题公园、文旅街区、文博场馆等文化旅游空间。
近年来,沉浸式旅游体验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需求,而参与感比体验感更加吸引人。因此,怎么让游客真正参与进来,正成为各地文旅部门和机构重视的命题。
大明文化旅游节及系列活动的成功“出圈”,让赵素素颇有体会:“县域旅游还是要紧紧抓住市场趋势和游客需求,比如我们在婚礼展演中,让游客真正上前喝一杯喜酒、吃一颗喜糖,这样的创意不一定非要大,但要能触动游客的内心。”
打造动静皆宜的“诗意滁州”
10月2日,江苏游客“墨楠”驱车来到位于滁州市琅琊区的西涧湖游玩,在上水关拍下了“入秋以来最喜欢的夕阳”并发到社交平台上,有网友点赞说“感觉像在欧洲小城”。
“墨楠”是靠着最新出炉的琅琊区全域旅游手绘地图,找到了尚未广为人知的西西涧,这里正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笔下《滁州西涧》所描述的地方。
琅琊区的文旅有着诸多优势,在深厚文化底蕴上创新开发出了众多文旅项目,其中“一城一关一山一湖”成为重点打造的文旅IP。
“一城是琅琊古城,一关是清流关,一山就是琅琊山,一湖则是西涧湖。”琅琊区文化馆馆长杨在虎解释说,围绕着上述4个“地理+文化”热点,纵深打造的“醉意琅琊、滁州西见”文旅融合品牌呼之欲出。
国庆期间,琅琊区文旅呈现一动一静、热闹与闲适同台共舞的特色。
一动,是指人气爆棚的多项活动。
国庆期间,琅琊区文旅局联合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和琅琊玖玖广场共同举办了“了不起的非遗”国庆非遗嘉年华活动。现场设置了非遗市集、戏曲演出、中医夜市和非遗文化展4个板块。
在活动现场,游客亲自体验了制作漆扇和中草药香包、剪纸、活字印刷等项目,沉浸式感受传统非遗技艺的魅力;在中医夜市,除了参加中医药专家提供的义诊,还可体验艾灸、推拿、耳穴贴压、铜砭刮痧、中药膏摩等传统中医适宜技术;在非遗演出现场,专业演职人员展示了潮汕英歌舞、非遗鱼灯舞等特色表演。
据统计,此次国庆非遗嘉年华活动共吸引25万人次参与,带动琅琊玖玖商圈文旅消费1000万元。
一静,则是指通过“山林徒步·自然音乐·青年对话”,让游客体验琅琊区的别样诗意之美。
国庆期间,琅琊区文旅局联合多个机构,相继举办了两场“二十四节气里的琅琊之美”活动,举办地点分别在琅琊山景区、西涧湖景区,游客大多是年轻人,他们在琅琊山上踏秋、练瑜伽,在琅琊阁上吃斋饭、冥想,在西涧湖的木船上品茶、对话......
有游客称“在这里找到了更多内心的平衡”,有游客特别喜欢这种“连接的不只是人与自然,更是人与人”的旅行方式。
留下难忘体验的当然也包括江苏游客“墨楠”。她在“西涧渡村”逗留了大半天,村边的文旅项目“西西涧”尚未完全开放,但慕名先至的游人已有不少。她坐在树下,吹着湖上吹过来的风,将自己放空了很久;然后,她在湖畔仅有的一间咖啡店里点了杯拿铁,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谈及“西西涧”的未来,杨在虎很期待:“明代滁州有十二景,其中的西涧春潮、清流瑞雪、石濑飞琼这三个景,都被融入了‘西西涧’景区——将来的‘西西涧’,将是传播琅琊文化的基地,也将是最受年轻游客欢迎的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