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蒙湖又名岸堤水库,位于临沂市蒙阴县,是山东省第二大水库、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承担着临沂市城区及下游县区约300万人的安全饮水任务,总库容8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690平方公里,被誉为“沂蒙水塔”。
突出问题
上世纪90年代,云蒙湖周边渔业养殖无序发展,湖内遍布数十万只养鱼网箱,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流域内畜禽养殖发展迅猛,林果种植施肥用药,畜禽粪污、药肥残留直排入河,水质一度恶化为劣Ⅴ类;入湖口非法采砂泛滥,造成湿地面积骤减,生态环境极度脆弱。
云蒙湖美景。
主要做法
一是健全水机制,扛牢云蒙湖保护责任。山东省政府批复实施《云蒙湖生态环境保护试点总体实施方案》,临沂市出台《临沂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饮用水水源地生态补偿办法》,每年补偿资金4000余万元,用于生态环境治理保护。设立云蒙湖生态区管委会,组建640人的河湖管理员队伍。成立云蒙湖生态保护服务中心,采用“环保管家”方式,开展湖面保洁、湿地管理、工程运维等工作。创新水源地应急“蒙阴模式”,构建“筑坝拦水+截污处置+导流输送”三道防线,全省饮用水源地应急现场会在云蒙湖召开。
二是蓄补水资源,保障云蒙湖生态流量。投资6亿元,实施大坝除险加固、扩容工程,提高防洪调蓄能力,增加库容8965万m³。推进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实施东汶河、青山埠湿地修复和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项目,年节约水资源400万吨。实施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保障东汶河、梓河等主要入湖河流及44条支流常年不断流。
三是优化水环境,实现云蒙湖水清岸绿。投资2.4亿元,实施蒙阴城区尾水导流工程,将城区污水厂尾水导流至云蒙湖下游,每年可削减入湖COD5480吨、氨氮548吨。健全水质预警监控网络,在入湖河流、出湖口等关键节点设立16处监测站点,实现水质实时动态监管。清理洗砂点、采砂点30余处,清理养殖网箱11万只、拆除养殖大棚2382个。创新“原位生态净化槽、微生态潜流湿地、强化快渗池”治理模式,入选生态环境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典型案例,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场会在蒙阴召开。
四是修复水生态,促进云蒙湖人水和谐。投资14.22亿元,实施国家良好湖泊试点项目,建成150公里环湖隔离堤、6140公顷湖滨湿地,形成“百库千塘、万亩荷塘”格局。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建设水源涵养林10万亩,矿山修复22处,完成河滩绿化581公里、湖区绿化5.2万亩,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上分享“生态保护修复与绿色发展实践”案例。
五是做活水文章,推动云蒙湖绿色发展。建成水源地保护展示教育中心,举办放鱼节、中华大蟾蜍放流、环湖自行车赛、环湖马拉松等活动,培育特色水文化品牌。开展县乡村三级GEP核算,搭建GEP一键核算平台,实现生态价值“可度量”。实施总投资41.3亿元的环云蒙湖EOD项目,打造“一心、一环、四带、七区”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格局,加快“两山”转化。
入湖河流金水河治理前。
入湖河流金水河治理后。
治理成效
一是水质明显改善。常年保持正常蓄水位,稳定向下游供水约3.79亿m³/年。2021年以来,云蒙湖湖心国控断面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湖区营养状态指数均低于48,水环境质量指数4.12。二是环境更加优美。典型鱼类达到46种,鸟类150种,黑鹳、东方白鹳等国家I级保护动物由“稀客”变为“常客”,对水质要求很高的桃花水母现身云蒙湖。三是群众更加幸福。构建“兔沼果”“果菌肥”“农工贸”循环产业链条,蒙阴蜜桃品牌价值高达266亿元,以桃为媒,推动特色旅游等产业衍生发展,年接待游客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0亿元。
云蒙湖入湖河流治理前。
云蒙湖入湖河流治理后。
经验启示
临沂市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保水责任,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建立起“加强水生态保护—培育绿水青山—变作生态资本—获取经济收益—反哺水生态保护”循环可持续机制,走出了一条“生态好、乡村兴、群众富、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为北方山区型饮用水源地治理保护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