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看】这里有山、有水、“风光”无限,这里是……

旅游资讯 16 0

地球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

需要全世界共同珍爱和呵护

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

今年的主题是

“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

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

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近日,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新监测视频拍摄到,逾百头白唇鹿在高山雪原间浩荡奔腾,白唇鹿种群的壮大见证着祁连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效。新甘肃·奔流新闻·兰州晨报通讯员 袁斌 华亮

甘肃基于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等特点

打造“四屏一廊”生态安全格局

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在甘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就此展开

央视新闻客户端(记者 柴世文)

祁连山孕育生命的乐章

祁连山是中国著名山系之一

地处甘肃、青海两省交界

山连山,林套林,绵延800多公里

祁连山的冰川雪山孕育了黑河

石羊河和疏勒河三大水系

冰雪融水滋养着河西走廊

及其周边的森林、河流、湿地

草原等自然生态系统

祁连山山顶雪景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 华亮拍摄提供

祁连山的动物世界

祁连山被誉为“西部湿岛”

这座“湿岛”不仅哺育了人类文明

也为许多珍禽野兽创造了十分重要的

迁徙廊道和繁衍生息的乐园

雪豹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 华亮拍摄提供

花彩雀莺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 华亮拍摄提供

马麝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 华亮拍摄提供

金雕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 华亮拍摄提供

白唇鹿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 华亮拍摄提供

蓝马鸡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 华亮拍摄提供

藏狐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 华亮拍摄提供

雪豹在某个山崖上窥视着一切

蓝马鸡们一起“谈天说地”

金雕在高空盘旋

藏狐嘴巴张的像“洞口”

白唇鹿左顾右盼地吃草

旱獭打得不可开交

马麝静静地躺在草丛中……

频频现身的野生动物

绘就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唯美画卷

“绿进沙退”的抗争史诗

沙丘之上

梭梭林郁郁葱葱

宛如一条绿色的地毯

向人们展示着生命的顽强与坚韧

梭梭林 民勤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民勤

当地群众持续接力

运用科技治沙、工程治沙等办法

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在408公里风沙线上建起

长达300多公里的防护林带

有效阻隔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合拢

民勤石羊河蔡旗镇段 金奉乾

这一片片绿色

印证着“沙退人进”的伟大生态逆袭

见证着石羊河与这片土地之间

生生不息的生态纽带

诉说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幸福河畔焕新颜

从青藏高原到黄土高原

黄河在甘肃两进两出、蜿蜒千里

甘肃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

水源涵养区、补给区

保护上游生态

为下游送去一河净水

甘肃黄河段实现“一河清水送下游”。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顾丽娟摄

玛曲县阿万仓湿地绿草如茵。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裴正琪

数据显示

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质优良比例98.2%

干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9年达到Ⅱ类

河畔的陇原儿女

正用实际行动呵护着母亲河

让幸福河畔焕发新颜

“风光”赋能 绿色能源横贯陇原

甘肃地形狭长

境内风、光资源富集

全省风能可开发量5.6亿千瓦

太阳能可开发量95亿千瓦

分别居全国第四、五位

未利用土地面积19.7万平方公里

占全省面积的46.3%

具备较好的新能源发展基础条件

瓜州“双塔一机”光热电站局部景象。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郁婕 丁凯

近日,全球首座“双塔一机”光热电站启动发电

光热储能电站将作为基础调节电源

与周边光伏和风电形成总装机

规模70万千瓦的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

年发电量可达18亿度

减排二氧化碳约153万吨

助力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发展

新能源的生态价值也日益凸显

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的武威市

一种新型治沙模式

光伏治沙由设想变为现实

从高处眺望武威市凉州区20万千瓦立体光伏治沙

产业化示范项目的光伏面板

如同沙海中的碧波清水

光伏板下

沙生植物竞相生长

这是2024年7月9日拍摄的武威市凉州区20万千瓦立体光伏治沙产业化示范项目(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从无人机技术到光伏治沙

从沙生植物研究到机械化设备研发……

甘肃在防沙治沙领域中的多元探索

为荒漠化治理贡献了“甘肃智慧”

也为实现绿进沙退的美丽愿景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顾丽娟摄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提出20周年

甘肃通过实际行动不断践行这一理念

深刻阐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

久久为功

一幅日新月异的生态画卷

正在陇原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