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早晨,天高气爽,夏日浊气已渐消退,一切清凉明丽。与友人驱车千里,来到日照市五莲山。五莲山原为五朵峰,据说万历皇帝赐名改为五莲山。山清水秀的五莲山,素有“台湾花莲,山东五莲”之美誉。苏轼熙宁年间,登临五莲山,盛赞奇秀不减雁荡
五莲山以万亩野生杜鹃花而盛名,错过花期,虽略有遗憾,但漫山红艳喧嚣热闹,让人心神不宁,舍弃柔美娇艳的景致,沉浸于山峰之奇秀、松树之沧桑、幽谷之潺溪,静谧祥和,别有一番韵味。
汽车还在公路上,远远地就望到五莲山,它伟岸秀丽,高高耸立,震撼人心。五朵峰化身五莲山,青石突兀,远望光滑笔直,修长的如李白铁杵;粗壮的如神农捣臼;高的如圣人笔锋,矗立山巅;矮的如顽皮孩童,悄然生长。或纯白如纸或青黛如灰,或独自傲立或两两相伴。孤独者,独而不孤,一身正气,孓然立于尘缘间,书写一个大写的人字;相伴者,心手相依,盈盈间弹奏一曲高山流水。
细细端详,一棵松树破石而出,虬根深扎石间罅隙,蟠曲枝干直指穹庐。峭壁奇峰万象含,松风石趣悦晴岚。山下潮白河盈盈如镜,光亮如玉,芦苇摇曳偶有白鸟嬉戏,依岸杨柳婷婷袅袅淡扫峨眉。
进入山间,秀岭峰林,层峦叠翠。青石台阶穿越千年,烙印苏公屐履之音;山径蜿蜒数里,承载仙韵四季更迭。朝晕氤氲秋叶,丛林疏影斑驳,跌落悠长岁月。恍闻古人踏歌声,青衫布衣无觅处。盘旋的小路弯弯曲曲,围绕层层岩石,时而消失时而忽现。
空邃山谷,鸟鸣流水,淡泊于世,心宁安逸。五柳先生隐居庐山,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果邀请先生到此游玩,观奇山秀水、赏清风明月、赋风雅诗句,忘却混沌尘世。醉卧五莲山茅舍里,不知《桃花源记》会不会改写。
虽是初秋,近午时分太阳依然热烈。攀爬过半,与友人在绿荫下的石凳上休息,古木崴蕤高耸入云,岁岁年年愈发青翠茂盛,叶隙间透出缕缕阳光,如金色丝线编织绿色锦缎。七石桥横跨溪流之上,古朴典雅;关公试剑力劈巨石时那一声大喊,萦绕耳边;无边蓝天在一线天处幻化成一条蓝色丝带,穿过悠长岁月。
途径光明禅茶房,拐角处一尊弥勒坐在石凳上,不知匠人特意为之还是被遗弃于此。他双耳齐肩,右腿交叉于左腿之上,双手拢膝,袖子撸起,前臂裸露,似劳作后在此纳凉,眼神深邃,望向远方,静默守候着,又似在冥想背诵的经书。
小憩之后,身心俱爽,山顶有一亭数层高,青褐如柱,昂立天地之间,白云缥缈似仙人手执拂尘,立于亭盖之上;又如凡人升天之梯,直垂仙境五莲。友人惊呼“望海亭”,方知此亭名称,葱茏山野,亭子荡漾于碧波之上。遥望高高亭身,如官帽戴在峻峰之首,纤细如指,却承受千年风雨。有游人在亭下驻足,瘦小如蚂蚁。依稀间,仙亭跃驾祥云之上,向上升腾,游荡悠然,已分不清天上人间。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众人继续而行,只为一睹亭子真貌。望海峰上望海亭,玲珑八面又三层。《五莲山志》记载“昔有塔,毁于雷,尚余半级,似小台”。乾隆初建九层、清末修复五层、后修为三层,未尝屡建屡低,民间趣闻黄帝宫殿高于天庭,天不容高屡至雷击。民风淳朴敬畏自然,也可见望海亭初建之时擎天巍峨雄伟壮观。清丁耀亢曾赋诗:半泓碧海诸天晓,万里银河一线流。变化劫尘成巨浸,浮沉今古任虚舟。
徒手爬峰心有所悸,古人建亭可谓艰辛。入峰咽喉处狭窄,仅容一人通过,硕大巨石光滑圆润,凿石为梯,铁栏防危。转弯之处,山石耸立,夹道而行。石中生松,墨绿苍劲。虽不及泰山但也凶险陡峭,一块巨石拦住去路,无路可走,把手中衣物放在岩石上,手脚并用,狼狈至极,终到峰顶。峰顶几块浑然圆石,横卧突兀,日光直射,圆石温热。眼前豁然开朗,无限风光在险峰。层林尽染,红的如火。黄的如金,绿的如玉,以一种奢侈的方式,展示生命的绚烂多彩。
望海亭俏丽古朴,青砖灰瓦,亭内四面有半圆窗。进入亭内,花岗岩石台阶,泛着幽幽青光。曾几何时,古人轻撩衣衫,拾阶而上,指点扶桑镜里收,嶒崚石壁自登楼。
我漫步而上,轻踩石阶,怕惊扰千年古亭,打乱古人凝思。站在窗口,环顾远眺,峰峰奇异,景景多姿。
杜甫《登高》借秋之瑟瑟,抒发疾病的痛苦、担忧国家灾难;王安石《登飞来峰》极目四野,志向高瞻远瞩;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叹飘零异乡,思念亲人;王之涣《九日送别》与故人同饮菊花酒,依依惜别;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秋风划过千年,吹拂脸颊,也拂过杜甫的胡须王维的眼泪,飘过飞来峰浅尝菊花酒,困顿潦倒、亲情友情、忧国忧民的感慨声,青松聆听,岩石铭记。古人哀莫无助、郁不得志、心无归宁,登峰不同心境相同,景致不同思绪相同,诗意不同情愫相同。
天地浩渺宽阔无边,茅舍与高楼、荒野与闹市、幽怨与欣慰、空寂与硕果,沧桑巨变荣辱沉浮,坚韧不拔始得璀璨辉煌。古人思国思民,我们更加踌躇满志。心有所悟,行则将至。
深思神往间,天色渐晚,秋意渐凉,一行人缓步下山。回望五莲山,亦如来时之伟岸,恍惚间如从仙境走出,踏入凡间。壹点号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迎光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