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数谁大,皇帝老祖宗。如今数谁大,劳动众弟兄。世道一变化,根本不相同。还是这所庙,换了主人翁。”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会议决定将太庙改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这座原来老百姓望而却步的皇家祭祀场所成为了“职工的学校和乐园”。
1950年4月30日文化宫揭幕仪式隆重举行,5月2日正式对外开放,并首次举办“北京市工人游园联欢大会”。
1950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将太庙拨给北京市。而“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10 个大字就是毛主席亲笔题写的。从那时起,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就真正成为了职工的学校和乐园。
古树的阴凉下曾举办过北京市第一个书市。建起了北京市最大的露天剧场劳动剧场,将梅兰芳等艺术大家的演出送到劳动人民身边;开办了北京市业余艺术学校,老舍、赵树理等手把手授课,一大批艺术大家从这里走出;丰富劳动人民的文化生活是文化宫的初心使命。如今,这份初心里多了几分时代感。文化宫谋划探索着多元运营方式,让文化宫在全国职工文化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今年5月1日,三个展览同时在文化宫开展。“五一”假期,记者带您走进这座劳动人民专属的庆祝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