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3夜,这场龙船市集让万人读懂“宁可煲烂,不可扒慢”

旅游攻略 25 0

5月3日,南海区叠滘棉二水塔街龙船市集圆满落幕。自5月1日开幕以来,一连三天,这座承载工业历史记忆的老厂房街区,以“龙舟文化”为核心,通过非遗体验、美食市集、光影艺术等多维联动,创设龙舟赛事“第二现场”,为市民和游客呈现了一场兼具在地特色与创新活力的文化盛宴。

工业遗存焕新颜,光影秀点亮夜空

棉二水塔街前身为南海棉织二厂,其标志性的36米高红砖烟囱曾是工业时代的象征。经过南海佳智富公司的改造,这里不仅保留了工业遗存的历史印记,更通过创意设计转型为文化街区。

作为棉二水塔街的核心亮点,36米红砖烟囱上演了佛山首个工业遗存激光秀。夜幕降临时,烟囱表面投射出叠滘龙船漂移的震撼画面,现代光影科技与厚重历史交相辉映,为市民游客送上一封“写给星空的情书”,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打卡。这一创意改造源自南海棉织二厂旧址的活化项目,既保留了工业时代的记忆,又赋予其文化新生命。

历史街区焕发出年轻化的夜间活力

街区内的龙船市集分为美食、文创、非遗三大板块。市民可品尝“品粤仁”春砂仁猪杂汤等岭南风味,凭华晨宇“火星演唱会”门票还可享受消费满赠优惠。文创区则以龙舟主题为核心,推出手信粽、非遗彩灯等特色产品,进一步激活传统文化资源的商业价值。

非遗与龙舟精神的双重体验

5月1日,叠滘水道单人龙艇漂移赛首场赛事激情开桨,吸引150余条龙艇同场竞技,选手们使出高速过弯、单脚操舵的绝技,在9公里蜿蜒水道展现“S型弯道竞速”,观众席喝彩声此起彼伏。赛事间隙,不少市民游客步行3分钟“转战”棉二水塔街龙船市集,一次性满足吃喝游娱购的体验,形成“观赛+消费”的联动场景,进一步延长文旅消费链。

在市集的非遗体验区,游客可亲手参与彩灯制作、漆器雕刻等传统技艺,感受匠人精神。叠滘龙舟文化展览厅则以图文、实物和互动装置,生动展示了“龙船漂移”的历史与技艺精髓。展厅内,“宁可煲烂,不可扒慢”的标语尤为醒目,游客可以感受到南海人勇往直前的竞技精神。

游客在龙舟市集选购“心头好”

五一期间,华晨宇“火星演唱会”在佛山千灯湖音乐秀场连开三场,吸引数万乐迷。主办方巧妙利用区位优势,将演唱会流量导入棉二水塔街:凭门票可享市集专属停车位、餐饮折扣及文创优惠。例如,“莱恩队长咖啡”推出8折优惠,“饭醉现场”餐厅赠送时蔬和饮料,实现“音乐盛宴”与“烟火市集”的无缝衔接。

这种“文旅+音乐”的跨界模式,不仅提升了游客停留时长,更带动周边商圈消费。数据显示,市集餐饮区营业额同比提升40%,部分文创摊位单日销售额破万元。

五一到端午,持续释放文旅消费势能

本次市集是佛山“龙船+”经济模式的创新实践。通过“龙船+市集”“龙船+文创”“龙船+节庆”等多元业态,南海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消费场景。例如,限量版龙舟漂移主题礼盒、手信粽等文创产品热销,夜间还有粉色背带裤乐队的街头演出,打造沉浸式夏夜派对,历史街区焕发出年轻化的夜间活力。

棉二水塔街的文旅探索并不止步于五一假期。主办方介绍,5月至端午期间,街区将陆续推出“龙舟讲堂”“叠滘龙船漂移第二现场”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活化工业遗存、赋能社区治理,实现“文化传承、‘百千万工程’、经济焕新”三位一体的南海人文经济赋能新模式。

棉二水塔街通过创意设计转型为文化街区

其中,“龙舟讲堂”邀请非遗传承人讲述龙舟制作技艺与竞渡文化,而“叠滘龙舟漂移第二现场”通过VR技术复刻比赛场景,并设置互动投影装置,让未能亲临现场的观众也能感受竞速激情。

五一假期的棉二水塔街,既是老厂房焕新的起点,也是传统文化破圈的试验场。从激光秀的科技震撼到龙舟漂移的技艺传承,从市集烟火到音乐狂欢,这里以创新姿态诠释了“何以南海”。

文/图/视频 南海融媒记者 汤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