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的曲靖中心城区,是在明朝曲靖府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曲靖府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面积不到1平方公里。新中国成立初期,曲靖城市建成区面积也只有1.5平方公里,人口不过万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曲靖市以规划为先导,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强化产业支撑,努力构建珠江源大城市,曲靖中心城区不断向外扩展。2018年,曲靖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02.5平方公里,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68倍,一座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已经初具规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荣誉称号。
回顾新中国成立后曲靖城市发展的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新中国成立初期,曲靖城市建成区面积仅有1.5平方公里,人口不过万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财力、物力主要集中于生产性建设方面,生活性服务建设一般坚持因陋就简原则,新建办公楼和机关住宅多为1层至2层的木结构,建筑材料多为拆除的老城城墙砖,老城面貌不复存在。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城市建设逐步由改造老城向发展新区转变。1978年,曲靖城区建成区面积达7.7平方公里,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倍,城市人口不足10万人,发展较为缓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曲靖于1980年、1981年两次编制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开始步入快车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1983年10月撤销曲靖县、沾益县,合并成立曲靖市后,曲靖城市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
1984年3月,曲靖开始编制第一个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曲靖市城市总体规划(1984-2000年)》,确立建设曲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滇东经济区中心与综合性工业城市的发展目标。1989年,曲靖逐步形成以麒麟花园为中心,以麒麟南路、麒麟北路为纵轴,以麒麟东路、麒麟西路为横轴的城市骨架,城市面积发展到11.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加至12.11万人。1992年9月,曲靖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确定了“建设滇东中心城市,曲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代化综合工业基地,发展中的旅游城市”的发展方向,在“一片三点”的城市结构基础上还进行了专门的风景旅游、文物古迹规划。在1997年曲靖撤地设市前,曲靖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发展到22平方公里,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近15倍。
1997年5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曲靖撤地设市,并于同年11月7日正式撤地设市,成为当时云南7个地区中最先实现撤地设市的地区,开创了曲靖城市发展的新纪元。1999年、2005年,曲靖先后两次编制《曲靖市城市总体规划》,确立曲靖的城市性质为滇东中心城市及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云南省重要的现代化工业基地,环境优美的珠江源园林生态城市,从此曲靖步入“珠江源大城市”发展阶段。
2011年,曲靖GDP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云南省继昆明之后第二个GDP突破千亿元的州市;2021年,GDP迈上3000亿元的新台阶,再一次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2021年4月,云南省委、省政府将曲靖定位为云南副中心城市。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曲靖城市建设也进入高速发展期。2016年以来,马龙实现撤县设区,国家级曲靖高新技术开发区申报正在有序推进,曲靖中心城区“3个行政区+1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大城市格局和框架全面拉开,成为全省除昆明外设区数量最多的城市,云南第二大城市实至名归。2018年底,曲靖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02.5平方公里,城市建设实现了从扩围延伸向品质提升、管理规范、区域融合的转变。
曲靖城市文化的构建,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进行的。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当务之急就是生产性建设,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为目标,当时曲靖尚不具备发展城市文化的条件与基础。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走上了快车道,城市文化建设也拉开序幕。1983年曲靖撤县设市后,确立了城市的主体地位,城市文化应运而生,打造了“入滇锁钥、滇东门户”“麒麟城”“雕塑之城”“鱼的故乡”“珠江之源”“珠江源头第一市”等一批饱含历史韵味和地域特色的城市文化符号。
1997年,曲靖撤地设市,曲靖步入“珠江源大城市”发展阶段,经济总量、城市地位大幅提升,创造了“二爨之乡”“滇东粮仓”“云烟之乡”“烤烟王国”“滇东煤海”“现代工业强市”等一大批城市物质文化,奠定了曲靖“云南省第二大经济体”“云南省第二大城市”的城市地位。
撤地设市以后,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研究的开展,曲靖城市地位、城市面貌、城市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云南省次中心城市、云南省东部增长极城市,被列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曲靖打造“亚洲最大的烟草生产基地、中国液态金属谷、中国蓝莓之都、古鱼王国、人类鱼祖先的起源地、宜居之城、美食之都、国际高原体育城”等名片,从多维度构建并塑造了曲靖城全新的文化品质。多种文化碰撞、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曲靖城市文化,赋予曲靖底蕴充沛、韵味悠长的内在气质。
近年来,曲靖被授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连续十次被评为“全国十佳宜居城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世界蓝莓大会、国际铁人三项赛、国际青年足球锦标赛等多项国际性会议(赛事)在曲靖举办,城市文化品位稳步提升,文化自信持续增强。
2024年10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斌在滇中五州市政协合作机制第十六次会议上,提出曲靖拥有“珠江源头、世界最大的自然天成花园、古鱼王国、红色沃土、爨文化故乡”五张名片,展示了市委、市政府打造文旅融合新地标、提升城市形象、建设文化强市的新谋划。
从政治中心到麒麟城,从麒麟城到“珠江源头第一市”“珠江源大城市”,到“珠江源头、爨乡福地”,再到“珠江源头、世界最大的自然天成花园、古鱼王国、红色沃土、爨文化故乡”的城市名片,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飞跃,丰富多彩的城市文化,为曲靖增添了亮丽而深厚的人文光彩。
我们期待着曲靖从深入开展城市文化研究、构建系统性、分层次的城市文化体系开始,有步骤、分阶段地宣传与打造,并将城市文化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之中。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以文化资源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文化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比重,营造良好的城市文化生态,建设美丽曲靖,打造文化强市,使之成为曲靖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