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旅游市场升温,机遇与挑战并存

旅游资讯 29 0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群体的消费需求日益多样化,其中旅游成为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的热门选择,银发旅游市场正迎来蓬勃发展的新契机。

从数据来看,银发旅游的热度与市场潜力不容小觑。根据全国老龄委的数据,银发旅游人数已占全国旅游总人数的 20% 以上,老年旅游正在从小众市场向主流市场转型。2024 年,国铁集团共组织开行旅游列车 1860 列,运送游客超 100 万人次,其中老年游客占比近八成,部分线路旺季甚至 “一座难求”。今年春天,越来越多 “银发族” 踏上旅途,从跟团游、自驾行到乘坐 “银发列车”,出行方式愈发多样,同时带动大量适老化旅游产品持续升温。

在热门旅游目的地方面,各地纷纷凭借自身特色吸引着银发游客。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今年 3 月已接待来自云南、四川等地的多个旅游专列,人数超过 5000 人,其中 65 岁以上的游客占七成。景区在广东、上海等重点客源地市场加大对老年人门票优惠政策的推广力度,针对不同季节推出休闲康养游、清凉避暑游、民俗文化游等多元旅游产品和线路,并与客源地组团旅行社合作开通银发旅游直通车、旅游专列、旅游包机等。

同时,积极优化无障碍设施、休憩驿站、医疗救护站等配套服务设施,针对大型银发旅游团队,开通专属旅游通道,全程做好车辆、讲解、餐饮、医护、旅拍等各类服务保障,还会根据老年游客需求,安排《张家界魅力湘西》《张家界千古情》等专场旅游演艺,丰富文化体验。

随着老年人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在旅游中养生” 的理念已被很多老年人认同,康养旅居也越来越受到银发族青睐。自去年 10 月全国多地遭遇 “换季式” 降温后,携程平台显示,预订机票、火车票、酒店的 “候鸟族” 老人(50 后、60 后)比前一周增长近两成,其中火车票增长 25%、酒店增长 21%、景区门票增长 26%。西双版纳、大理、海口、三亚等南方目的地银发人群订单量均比前一周增长超过 25%,其中西双版纳增长 30%。东北 “银发族” 迁徙趋势明显,东北老人前往云南过冬的订单环比增长 82%。

此外,银发人群今冬选择县域游的订单量同比增长近两成,大理、腾冲、景洪、芒市、弥勒等成为 “候鸟老人” 的 “新宠”。以弥勒为例,降温后至年底,弥勒酒店订单均价比三亚低六成,按照三亚一个月住宿租金 5000 元计算,选择弥勒可以立省 3000 元。

展望未来,银发旅游市场还将展现出一系列鲜明的发展趋势。从产品供给侧来看,旅游企业将不断推陈出新,开发出更为丰富多元且极具针对性的产品。鉴于老年群体旅游需求的多样化,诸如深度文化体验游,让老年人能深入探索历史遗迹、民俗文化;特色主题游,如红色文化游、非遗传承游等,契合老年人的兴趣点;高端定制游,根据不同老人的身体状况、兴趣爱好,提供个性化的行程规划等产品将不断涌现。众信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昆明西山门店工作人员许学全指出,相较于上班族,老年群体时间更灵活,有条件选择更具针对性的旅游产品,这也促使旅游企业加速产品创新。

市场规模方面,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十四五” 末,我国出游率较高、旅游消费较多的低龄健康老年人将超过 1 亿人,老年旅游收入有望超过万亿元。银发旅游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张,成为旅游行业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这一增长不仅源于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更得益于老年人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消费能力的提升,他们对旅游品质的追求使得旅游消费金额也将不断提高。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银发经济相关企业超36.7万家。其中,2025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册相关企业约2.2万余家,从企业注册数量趋势来看,近五年间,银发经济相关企业的注册数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并在2024年达到顶峰。从区域分布来看,山东省、广东省、江苏省银发经济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分别为超过3.5万余家、2.9万余家和2.6万余家。此外,通过天眼查天眼风险和深度风险来看,涉及司法案件的银发经济相关企业约占总数的4.47%。

在适老化设施与服务提升上,景区、交通、住宿等旅游相关环节的适老化改造将进一步加速。更多景区将完善无障碍设施,像设置无障碍通道、安装方便老年人使用的扶手等;交通工具也会朝着更舒适、便捷的方向改进,例如国铁集团推进适老化列车车底改造,增强热点方向旅游列车开行能力;住宿场所会提供更多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服务,如配备紧急呼叫系统、提供养生餐饮等。《旅游绿皮书:2024—2025 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也指出,旅游基础设施的适老化改造成效显著,未来还将持续优化。

然而,在市场繁荣的背后,银发旅游也面临着一些问题。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文韵星舟团队调研发现,在接受采访的老年人中,超过 60% 的受访者表示,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旅行团,担忧普通旅行团存在安全隐患。多数旅行社坦言,由于老年游客身体素质相对较弱,旅途中存在一定健康风险,一旦发生意外,旅行社将面临巨大责任和经济赔偿压力,而专门为老年人准备专业的医疗陪伴成本上涨但利润空间有限,这使得他们缺乏开发老年旅游产品的动力。

同时,不少景区在适老化改造方面仍存在短板,如洗手间没有扶手、休息设施不足等;“数字鸿沟” 问题仍较突出,许多银发游客不熟悉智能设备,难以完成线上预约、扫码购票等流程;部分旅行社对 70 岁以上老人设定报团门槛,要求家属陪同、签署免责协议等,有的甚至拒绝接待。

针对这些问题,各方也在积极探索解决办法。旅游企业应加快开发多样化、个性化的银发旅游产品,满足老年人 “深度游”“慢节奏”“重体验” 的出行偏好,为不同兴趣、不同身体状况的老年群体提供定制化出行方案。相关部门、企业与景区等应协同发力,提升适老化改造水平,让老年游客能更顺畅地融入现代旅游消费场景,比如江苏扬州的瘦西湖景区围绕老年人安全入园,打造 “4 分钟应急救援圈”,确保及时响应突发情况;浙江桐乡乌镇西栅景区为年满 70 周岁的老年游客提供轮椅租借和 24 小时电瓶车接驳服务。还可以考虑针对 “年龄担忧” 等建立风险共担机制,让更多老年人能更安全、轻松地享受旅途时光。

银发旅游市场潜力巨大,在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向往、提升其晚年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未来,随着市场的不断完善和产品服务的持续优化,银发旅游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