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山北麓,有一座千年古刹,藏身于岱阴腹地的幽深峡谷之间。它东临玉泉,南望谷山,西倚摩天岭,北靠返倒山,处于山水环抱之中,群峰如屏,隔绝尘嚣,古朴清幽,万象归寂。寺外苍松翠柏,溪涧飞流;寺内僧意点点,钟磬悠悠,它就是泰山玉泉寺。
泰山玉泉寺,又名谷山寺,俗称佛爷寺,位于岱顶之北、泰山景区大津口乡藕池村西面,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北魏时期,由北魏禅师僧意创建,距今已有 1400 多年。该寺历经风雨洗礼,几兴几废。鼎盛时期,僧侣多达百余人,晨钟暮鼓,梵音袅袅,香客络绎不绝,一片繁荣景象。
踏入玉泉寺南门,映入眼帘的便是两株唐植银杏树,分立台阶两侧,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树龄已达 1300 多年,堪称泰山银杏之最。它们高大挺拔,树干粗壮,需数人合抱才能围拢。西侧树前有《重修谷山寺记》碑,碑文系元代至正十年(1250年)杜仁杰文,严忠范书。
每至深秋,满树的叶片由绿转黄,仿佛被大自然的画笔精心晕染,熠熠生辉。微风拂过,金黄的叶片簌簌飘落,如千万只蝴蝶翩翩起舞,给地面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金色地毯,美轮美奂。人行于上,如画中游,吸引的各地游客纷纷先来打卡,“长枪短跑” 一顿咔嚓,成为当地著名一景。
拾级而上,但见前面是一巨大香炉,左侧有一八角井台,台上放置有纸币、小点心等。台上立一碑,双龙戏珠匾额,居中刻着 “永远” 二字,碑面的凹陷处,放着诸多硬币,应是游客祈福之用。让人奇怪的是,井台被八条铁链紧紧捆绑,上面还挂着许多铜锁。据说下面井内锁着一条九头蛇,非常神秘!民间传说,听听就好。
再向上便来到了大雄宝殿,它建于层层高台之上,庙貌巍峨,庄严肃穆。殿内香烟袅袅,梵音悠悠,释迦牟尼佛像端坐于莲花宝座之上,面容慈祥,双目微闭,仿佛在俯瞰着世间万物,洞察着众生的疾苦与喜乐。祈愿的游客排成长龙,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路人,果真如是!
绕过大殿,在后山岗上,有一棵松树闻名遐迩,这就是大名鼎鼎的 “一亩松”,已有 800 余年树龄,冠幅约 1.3 亩,因而得名。它形态独特,树干凸凹起伏,虬枝曼展,古老苍劲。树干基部,几条粗壮的侧根裸出地面,状似龙爪,分别向东、西、北三个方向延伸,紧紧扎根于这片土地,凸现着生命的顽强与坚韧。
在寺东门外数十米,折而北向,前面不远处,一座四角攒尖顶亭子映入眼帘。亭子一侧立有一块石碑,上面 “玉泉” 二字苍劲有力,乃金代大学士党怀英所题。亭中央有一口圆形石砌古井,井水清澈见底。正对西侧山崖内,有一拱型石洞,洞中一股清泉流入井内。泉水清冽甘甜,大旱不涸,这便是著名的玉泉,也是寺名的由来。
当银杏双挺的年轮刻录朝代更迭,当锁龙井的传说映射人性对未知的敬畏,当玉泉的流淌诠释生命的恒久,才真正感到玉泉寺的美,原本就不在金漆彩绘的浮华里。它没有香客如织的喧嚣与浮华,没有世俗的纷扰与嘈杂,有的只是古刹吞噬一切杂念的寂静。“谷山空空留我点点僧意,玉泉涓涓送你浓浓善宁”,这方净土,正以最质朴的模样,教会你在寂静中寻得内心的澄澈,于光阴里沉淀出生命的本真。
我是@泰安人泰山事,喜欢这篇文章,就动动你发财的小手,加个关注点个赞,转发出去留个言!期待分享您的建议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