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风暖昼长。每年,无数候鸟都会遵循着血脉深处的神秘召唤,开启跨越山海的盛大迁徙。3月至5月,是我国大部分地区候鸟北归的主要时段。这些候鸟振翅高飞,不远万里,要来赴一场与公园城市邛崃的旧约。
邛崃为何成为了候鸟迁徙地图上的“必选项”?
摊开邛崃地形图,
你或许会发现其中奥秘:
01
邛崃独特的地理格局
候鸟迁徙通道的重要“驿站”
红嘴鸥 ©刘文君
邛崃地处成都平原西南边缘、
龙门山南段,
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
也是成都市生物多样性资源
最为富足的区域之一。
这里山丘坝并存,河流水系纵横,
天台山、白鹤山、
南宝山、花楸山等群山叠翠,
森林面积约102万亩,
森林覆盖率高达49.31%。
独特的地理格局,
让邛崃成为了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
凤头麦鸡©刘文君
根据《龙门山生物多样性资源普查报告》
(2021年5月),
邛崃已记录动物775种,
其中鸟类222种,
鸟类种类占龙门山成都范围鸟类的45.4%。
可以说,
邛崃堪称这些“候鸟天团”的神仙选址了。
白额雁 ©刘文君 白鹭 ©刘文君
候鸟读懂了这座城市的“隐藏属性”
——邛崃人对鸟的钟情,
早被镌刻进城市基因里。
临邛八景之一的“䢺水寒雁”,
可以说是古代“鸟类田野调查”的生动写照。
邛崃观鸟
古城与自然的诗意对谈
02
南宝山黑颈鹤(网络)
候鸟跨越山海的奔赴
是自然谱写的浪漫叙事,
而在邛崃,
观鸟成为了古城与自然的诗意对谈,
千百年来,从未停歇。
观鸟的背后,
不仅是生态保护意识的具象化表达、
对生命的思考,
还有邛崃藏在绿水青山间的“密码”——
正是这里优良生态本底和对自然的用心守护,
邛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候鸟前来“打卡”。
ROSEMARY
彩鹮©刘文君
反嘴鹬©刘文君
白琵鹭©刘文君
黑鹳、红嘴鸥、中华秋沙鸭、
彩鹮、花脸鸭……
据不完全统计,
摄影人在邛崃拍摄到的鸟类已不下200种。
在森林里、河流旁、溪水边……
让我们欣赏到了
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画面。
黑鹳 ©刘文君 白秋沙鸭©刘文君
黑翅长脚鹬 ©刘文君
这份藏在山水间的热爱与守护,
恰好与世界候鸟日的理念不期而遇:
每年五月和十月的第二个周六,
全球都为候鸟发声,
今年的主题“共享空间:
创建鸟类友好型城市和社区”,
不正是邛崃生态故事的鲜活注脚吗?
而翔集于此的候鸟,均是见证。
01
什么是候鸟
每年的特定时节
数以亿计的鸟儿
沿着有规律的、相对固定的路线
定时地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
进行长距离的往返
这些鸟就是“候鸟”。
生活中常见的燕子、天鹅、丹顶鹤等
就属于“候鸟”;
而像麻雀、喜鹊、啄木鸟,
这样一年四季都在一个地方生活的鸟类
就属于“留鸟”;
因涉及地区、季节不同,
候鸟又被分为
该地区的“夏候鸟”和“冬候鸟”。
灰头麦鸡©刘文君
02
候鸟迁徙路线图
在全球9条主要的候鸟迁飞通道里,
有4个经过我国境内,
分别是西太平洋迁飞通道
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
中亚-南亚迁飞通道
和西亚-东非迁飞通道
其中,
观测并记录下来的候鸟种类和数量
约占全球的20%~25%。
因此,在我们国家,
你会有机会看到世界上约1/4的候鸟。
而成都则刚好位于
东亚-澳大利亚、中亚-南亚,
这2个迁飞通道的交汇地带。
03
温馨小提示
在镜头捕捉自然之美的同时,
也请大家文明观鸟:
拍照时,
不使用闪光灯
保持五米以上的观察距离,
不惊扰鸟类,
不随意投食,保持生态平衡,
不乱扔垃圾,维护环境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