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数据,五一假期全国国内出游人数达3.14亿,同比增长6.4%;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达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
从酒店市场来看,西部证券商社分析数据显示,全国15间以上客房酒店入住率超67%,RevPAR同比上涨12%,超越2019年同期水平。
但热潮之下,是否所有酒店都赚得盆满钵满?不同细分赛道和消费趋势又有哪些新变化?
文 | Zoey
五一假期已落下帷幕,这个假期里,旅游市场火热,酒店市场也呈现出极为热闹的景象。从预订数据到实际入住情况,从不同档次酒店的表现到各线级城市的特色,诸多方面都值得深入剖析。
基于此,次方点评采访了华东、华中、西南等多个区域的酒店投资人,深入洞察今年五一假期的酒店市场表现。旨在为投资人提供真实的案例数据参考,并探索今年的酒店市场呈现出了哪些新趋势和特点。
01
市场热度攀升
整体量价齐升
今年五一旅游酒店市场热度普遍高于去年,酒店之家数据显示,2025年“五一”假期全国酒店行业的整体入住率为64.93%,略高于去年的64.2%;RevPAR为184元,比去年的171.1元高出12.9元。
在满房之下,市场也有着差异化特征。据相关数据统计,澳门5天满房率最高,达63.7%;宁波和湖州几乎并列第二;从满房数看,杭州5天累计满房数最多,超305家店。
热门旅游城市的满房情况更突出,像长三角地区的浙江、江苏、上海部分城市,以及珠三角地区的广州、澳门、厦门,还有西部的成都等城市满房表现出色,说明旅游资源丰富、城市配套完善的地区更易吸引游客,带动酒店满房。
而在投资人端,多数投资人也都感受到了市场热度的提升:
江苏镇江的投资人芮总表示,他投资的经济型酒店,项目位置比较好,对面是学校+体育馆,今年区域内承办多项文艺赛事,成功实现连续3-4天满房运营,单日房价突破600元,整体经营效益较往年显著提升。
华中投资人郭总表示,从他全部门店经营数据来看,相较去年同期,今年五一期间整体入住率和平均房价均有显著提升。
他认为,原因在于国家政策红利驱动,包括调休政策优化、文旅消费券等补贴等因素;其次是消费心理变化,当下的消费者更注重情感体验需求,短途休闲成为释放生活压力的重要方式;最后是商业环境改善,各类商业体都在组织更多的活动,共同构建了更具吸引力的消费环境。
资深投资人张总也表示,今年五一堪称是“最热”五一,部分门店的业绩甚至超过了2023年同期水平。以他在海南海口运营的中高端酒店为例,五一期间实现了连续4天满房,RevPAR同比也有所增长;其余区域的门店业绩也可圈可点,整体经营数据呈现全面向好的态势。
02
酒店市场分化
加剧行业洗牌
不过,次方点评调研也发现,节假日带来的“回血”未必能惠及所有从业者,酒店业正面临着一轮市场分化。
其一是时间维度分化。假期呈现“前冷后热”的走势,据行业监测数据显示,5月1-2日全国酒店平均入住率同比下滑3.2个百分点,而5月3-5日则实现同比4.8个百分点的增长。不少投资人也从门店的实际经营数据,分享了他们的真实感受:
资深投资人安总,在华东、华中、华南皆有门店。他表示,门店在假期前两日及后两日的业绩表现欠佳,即便在满房的三天里,价格也卖不太动。
西南投资人吴总也分享到,他在成都的门店业绩不错,但当天房态变化较往几年更快。
山东投资人刘总表示,她位于龙口市的酒店,今年五一的市场表现比预期好,头三天满房,但是到了假期的后两天出现了明显的回落,房价的溢价空间也相对有限。
这些变化都折射出,当下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变化,出行决策周期延后、错峰出行意愿增强,同时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也使得市场波动性加剧。
其二是消费需求分化。同程旅行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四星级酒店预订热度同比增长54%,五星级酒店预订热度同比增长28%,而低星级酒店预订热度同比增长24%。
同时,中金数据显示,高线城市消费者追求差异化体验,如“五一”假期县城酒店预订量同增30%,且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居民在客源地中占比超六成;低线城市消费者追求品质化体验,如三线及以下城市居民预订高星酒店增幅达到50%,增幅远高于一线城市消费者。
这或许表明,在旅游市场消费升级的浪潮下,当下消费者的住宿需求正发生深刻转变,对舒适度与个性化体验的追求愈发强烈,推动了中高端酒店品质消费的稳健增长。
03
短期回暖≠长期乐观
成本与供给压力仍在
那么,五一市场的火爆能否持续推动行业的复苏?对此,多位投资人表示,当下的市场环境依然面临诸多挑战,酒店行业供过于求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善,市场还是太卷了。
江苏镇江的投资人芮总表示,他对当下的酒店市场仍持保守态度,在接下来的暑期、国庆等假期,他首要考虑的还是先把入住率提上去,灵活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策略。量多保入住,量少抬均价,实时监控房态。
对于未来的酒店投资项目,芮总强调位置的重要性,首要还是选好位置,再匹配相应档次的酒店配套设施,以稳健的姿态应对市场变化。
山东投资人刘总也指出,尽管五一市场看起来十分火爆,但并不意味着行业已经真正回暖。部分地区的流量确实不错,但仍有大量地方的房量剩余较多,整体市场呈现出冷热不均的现象。
在未来,刘总表示,无论是近期还是远期的酒店营销策略上,还是会随着市场和消费者变化及时调整,从而保持竞争力。
资深投资人安总也提到,这个五一假期酒店入住率其实不错,但收益提升不多。对于未来,他表示,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头部酒店会持续向好,而位置不佳、缺乏品牌影响力的中小酒店经营会愈发艰难。因此,对于未来的酒店投资,不要盲目入场,还是要谨慎行事。
资深投资人张总分享到,他的门店虽然业绩不错,但实际上没有达到预期目标,RevPAR才做了350左右。因此对未来市场还是持保守乐观的态度,谨慎投资是必要的。
回顾多位投资人对五一假期的复盘以及对未来的预期,次方点评也总结了几点建议:
其一是精细化成本管控。人力、能耗等刚性成本上涨,而房价却并未同步上升。因此,在降本这方面,可以考虑进行智能化升级,例如引入自助入住、机器人设备等降低运营成本。
对于假期前后冷热不均的情况,采用弹性用工制度,提升人效比。同时建立动态定价体系,实时监控机制,灵活调整价格。
其二是深耕差异化定位。市场竞争和分化日益加剧,各类酒店或多或少会陷入同质化竞争。因此,投资人应注重酒店差异化,聚焦特色细分市场来打造溢价;结合区域文化资源,开发主题客房、特色餐饮等增值服务来挖掘更多利润空间。
其三是理性看待热潮,把握潜在机遇。在当下,投资人们要清醒认识到短期回暖难掩行业供给过剩的长期困境,未来投资重点应当转向存量物业的改造和品质升级,通过提升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来创造持续价值。
总体来看,行业虽显现回暖迹象,但站在新的发展节点,酒店投资领域的未来发展前景能否实现可持续、高质量的增长,依然有待市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