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西宁5月14日电 (记者张莉萍)5月14日,青海省林草局、青海省气象局、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联合发布《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气象公报(2024年)》(以下简称《公报》)。
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蒙新高原、黄土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区,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不仅是黄河流域和西北诸河重要产流地,更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在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持、气候调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青海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处长李周藏表示,针对祁连山开展草地植被、积雪、冻土、冰川、湿地等典型生态系统监测评估,对掌握和研究该地区自然生态系统影响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公报》对2024年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监测与评估,内容主要涵盖气象条件、水资源状况、植被生态状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及园区试点前后变化五部分内容。
监测评估结果显示,与近十年平均相比,年平均气温偏高,年降水量持平,年日照时数偏少;河流流量偏丰,土壤水分偏多,典型冰川面积和冰储量缩减,季节冻土最大冻结深度减小,积雪面积增大、积雪日数减少。其中,八一冰川、岗格尔肖合力冰川以及团结峰冰川面积和冰储量与十年前(2015年)相比,分别减少0.4~12.6平方千米和4.6~12.9%,均呈缩减态势。
监测数据显示:植被覆盖度增加,草地生育期延长,草地产草量持平。2024年生长季园区植被覆盖度平均为49.2%,较近十年平均增加1.7%;草地生育期整体延长6天,草地产草量大部地区持平;此外,园区内2024年1至9月野牛沟草地生态系统整体表现为碳汇,园区大部水源涵养服务能力有所提升。
与试点前相比,2024年园区草地植被覆盖度整体增加3.9%,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增加15.7%,水源涵养服务能力指数上升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