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海晏村滇池沿岸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以最小干预、最大程度恢复滇池岸线的植物自然生境。近日,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大渔街道海晏村历史村镇保护规划(2021-2035)(公示稿)》,对海晏村历史村镇的保护和整治进行了详细规划。
规划范围约140.66公顷
该公示稿明确,规划范围包含海晏社区环湖路以西的区域以及两处码头、驳岸,共计面积约140.66公顷。
全面建设环湖截污系统
海晏村滇池沿岸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将以自然修复为主,工程措施为辅,开展生态环境系统修复和整治,恢复乡村生态环境;采用自然、生态的手法,运用乡土植被,打造层次有序、自然丰富的滇池驳岸。
对梅家山进行生态恢复,强化以植被为主的面山景观;保护和恢复海晏村滇池沿岸的自然生境和步行空间,禁止占用经营;保证村落沿湖空间的公共性、可见性,突出村落沿湖驳岸景观轴线;不得违法占用林地、草地、湿地空间。
全面建设环湖截污系统,解决生活污水排放,实现农田尾水零排放。加强入湖河道管控范围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置,实现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全覆盖,以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或分区域集中处理为主,加强尾水处置管理。建立污水排放截污系统,实现雨污分流制,污水收集后,经过加压提升,统一排向东侧市政管网中。
打通观滇池、观西山、观码头廊道
规划将打通观滇池、观西山、观码头的廊道,严格控制连通滇池的街巷空间走向、尺度和视线廊道。规划保护三个重要视点(石龙寺、码头、广场)的景观视域,同时,保护青石板街上通向滇池的四个主要视点的景观视廊。
在符合建筑高度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平屋顶建筑可通过增加坡屋顶提升整体风貌。规划高度控制区域内与高度控制不符的现状建筑暂时保留使用,后续将结合整治提升工作,逐步整改符合管控要求。
形成“鱼骨状”自由式路网
基于现有的街巷空间肌理,对内外交通、静态交通等系统进行提升改善,构建交通设施体系和运行管理体系。
其中,对外交通方面,将保留环湖东路上大海晏公交站点,规划海晏村旅游专线连接至地铁1号线大学城地铁站及5号线宝丰地铁站。对内交通方面,将规划区路网呈现“鱼骨状”的自由式路网,保护街巷格局、尺度和走向,保护滨水一主两辅多分支的鱼骨状街巷格局,维持原有走向和尺度关系,严禁侵占街巷空间建设;保护沿街建筑以及院墙的立面形式、建筑材料、建筑色彩等的统一性、连续性和视觉景观的完整性。静态交通方面,将利用北侧捞鱼河湿地公园停车空间,实现错峰停车;在环湖东路东侧规划一座社会停车场,由摆渡车连接至村内游客集散中心;引导充分利用邻近的商业设施地下停车空间,补充高峰时期的停车需求。
配置服务设施与村落风格保持一致
按照规划人口不突破2578人配套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并按照每日1万至1.5万旅游人口的标准配备旅游服务设施、公厕、停车场、环卫设施等。结合绿地广场、公共建筑布置旅游服务中心、观光车停靠点、自行车停靠点、休息亭。与此同时,垃圾收集点、废物箱、自行车停靠点等配置服务设施应与村落风格保持一致、与文物环境相协调,可方便地进行拆卸、搬迁或移动。
双主题游览线路亮相
古村遗韵主题游览以青石板街为主要展示线路,沿线串联码头、石龙寺、西寨门广场、老客事房乡村书屋、磨坊、吕祖阁村史馆、关圣宫等重要文化场所,通过修缮传统民居和复兴市井文化,打造市井民俗文创区、老客事房乡村书屋、匠人工坊、村史展览馆、艺术展陈空间等精品工程,形成集古村秘境、农旅聚落展示、非遗体验于一体的古村文化体验区。
生态景观主题游览以滇池绿道为主要展示线路,沿湖和稻田栈道为次要展示线路,串联沿线森林、稻田等自然景观,打造集健康骑行、农业观光、艺术研学体验为一体的田野观光区。
开屏新闻记者 张勇 实习生 徐朝欢
一审 孙琴霞
责任编辑 何丹 陈洁
责任校对 吕世成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
本文来自【春城晚报-开屏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