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推进会在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召开。据悉,截至目前,我国共有8155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并实施了挂牌保护,16个省份将5028个村落列入省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保护55.6万栋传统建筑,传承发展5965项省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价值最丰富、保护最完整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
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是指聚居年代久远,具有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历史村落。我国古村落数量众多、丰富多彩、价值独特。它不仅拥有丰厚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具有丰富多彩的自然生态景观遗产;是我国农耕文明的根基、精粹和各个民族的“DNA博物馆”,也是我国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和富有利用价值的旅游资源,更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因而,保护传统村落及村落文化意义重大而具紧迫性。保护传统村落和村落文化,就是保护中国乡土文化、农耕文明、农民的乡土田园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珍贵资源。
保护传统村落,要求我们知晓传统村落的现状。知晓、了解传统村落的现状,是我们落实保护的首要环节。知晓虽然不能与保护完全画上等号,但是,唯其了解清楚相应情况,我们才能更好地落实“精确保护”的举措。为此,早在2013年,我国已完成了历史上首次全国性传统村落摸底调查,此后,又着手建立中国传统村落档案,制定全国性保护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建立濒危警示制度。凡此种种举措,都为我们保护传统村落,奠定了扎实的根基。如此,我们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也就更便于我们针对传统村落的现状“对症下药”,进而取得“妙手回春”之效。
保护传统村落,要求我们将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当我们越来越发现传统村落的巨大价值时,开发利用也就成为来势汹汹的热潮。这是无可厚非的。保护传统村落,并非使其成为“老古董”,而是突出文化传承。而发展传统村落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的开发利用,正是突出文化传承的关键举措,而且,这样的开发利用,也为我们保护传统村落获得了直接的经济支撑。只是,我们在关注开发利用的同时,更应该防范并杜绝大拆大建、拆真建假、失管失修、利用不当等突出问题。对传统村落的真正保护应该是,也只能是:发展传统村落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持续开展“设计下乡”,提升建筑质量安全和居住品质。同时,要进一步突出文化传承,推动村史村志编写,让传统村落的“文化味”更浓。
传统村落在一代代村民的日常生活中承载起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需要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知晓传统村落现状,强化保护为先的理念,落实具体举措,彰显传统村落的文化底蕴,我们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才能确保传统村落焕发历久弥新的璀璨光芒。
本文来自【中安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