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过麦田打卡一棵树、乱扔垃圾破坏植被、户外探险前往未开发区域……当前,文旅市场火爆繁荣,背后却引发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的思考,从旅客的不文明行为,到少数地方粗放型发展、过渡开发轻保护等问题,共同指向了“文旅热、生态痛”社会课题,成为摆在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面前的一道必答题。且知,最好的文旅流量是文明与生态流量,最好的文旅风景是可持续风景。答好“文旅热、生态痛”之问,才能实现美好向往与生态文明的双赢效应。
生态与文旅并非“二选一”的单选题。文旅饭,归根结底就是生态饭,风景宜人、生态可观与文化相得益彰,才能构筑“诗和远方”的美妙奇缘,让每一个人体验感洋溢幸福与温馨。事实上,“文旅热、生态痛”有着旅客与地方双重负面的作用力。一方面是个别旅客不文明行为,如违规投喂、践踏非开发区、乱扔垃圾等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少数地方规划不合理、盲目追求“短平快”、唯考核指标工作导向等,加剧了生态平衡破坏。所见,破解文旅与生态之间的矛盾,须上下联动、整体发力、统筹研判,才能真正找到生态文明与文旅发展的金钥匙。
流量时代,智慧赋能,出圈火爆也给生态加重承载力,考验地方治理能力与旅客文明水准。越是火爆出圈,越是流量洪峰,越检验地方生态文明治理能力与素养,越考验旅客文明定力与道德修养。文旅市场持续走高、热度攀升,见证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热烈意愿,映照时代中国流动澎湃的朝气活力。“文旅热、生态痛”本质上折射出基层治理能力的短板与不足,亟需补齐生态文明与文旅发展之间的弱项,优化治理水平与服务能力,如发挥志愿者、宣传教育、服务引导等作用,让旅客由“生态压力”转变为“环保动力”,实现治理与服务“双向奔赴”,方可支撑起文旅发展的文明之旅。
文旅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冲突,表面上是经济与环境的博弈,实则生态观与发展观之间的弥合。有什么样的考核导向,就有什么样的生态观与发展观。事实上,大规模建设旅游设施、盲目模仿上项目、跟风制造风景区等等,迎合流量时代的所谓大众化“胃口”,实则让生态保护“倒胃口”,违背了实事求是、科学分析等原则理念,导致文旅发展走向另一种歧路。所见,树立正确发展观与政绩观,匡正唯考核指标与流量人气等不良思潮,才能真正塑造生态保护的逻辑理念,为促进生态保护与文旅发展紧密衔接、有机集成。
文旅发展服务于“人”,生态保护依赖于“人”。答好“文旅热、生态痛”之问,归根结底是人与自然和谐持续发展之问。统筹兼顾发展与生态,既要在文旅火热中增进群众获得,更要依靠群众力量筑牢生态堤坝。让群众当好主角,由“管理”到“治理”理念转变,激发主体意识、调动旅客力量,如创新打卡互动、积分奖励、优惠减免等措施,运用大数据、云技术等数字化手段,激励旅客参与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生态环保等活动,让生态观光者锐变为文明守护者,构建共建共享共育的工作机制,为文旅发展与生态文明遥相呼应凝聚强大合力。(作者 段官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