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文化塑魂,艺术赋能”——高校助力江南水乡建设产学研合作对接会暨焦溪古镇文化创意工作坊作品展上,60万字的《典籍中的焦溪——江南水乡焦溪古镇史料集成》正式发布,展现了古镇的历史脉络和人文精神。
为让更多人了解并欣赏到焦溪古镇的独特魅力,由常州市焦溪古镇保护发展中心联合地方高校师生组成研究团队,由南京林业大学乡村振兴创意设计研究院汪瑞霞教授领衔,以整理古籍的形式编著了60万字的《典籍中的焦溪——江南水乡焦溪古镇史料集成》以及12本具有焦溪地域特色的绘本《焦溪故事》。
据介绍,焦溪人文历史之悠久,所在地区是长江文明向太湖文明过渡的重要地区,是江南文化的最北部落,是江南文化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焦溪古文献此前尚未有过系统的整理,《典籍中的焦溪——江南水乡焦溪古镇史料集成》一书有志于将常州、武进、江阴地方志中有关焦溪的记载尽数收罗,同时又翻阅大量古代典籍,特别是常州人文集与家谱,将古籍中的古焦溪勾沉汇编出来,为研究焦溪人文历史提供一本必读的一手史料宝库。
该书分古镇之图、诸山、诸水、地物、赋役、军防、人物、诗文、物产与工商业、杂记等10部分。编著者着力理清此地的山脉水系,考察其与周边水网、村墟的丰富联系,从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献中整理出来的焦溪,远溯上古时期的大舜,历史可谓悠远而高古,荟萃出来的诗文篇章证明此地文化自古发达,连袂而起的名士表明此地人杰地灵,丰饶的物产、兴旺的产业又证实此地凭其优越地理区位,成就起繁华市集而跃升为一方之中心集镇。
作为长江文明与太湖文明相融合的地带,焦溪独具江南水乡的特色,又有江南平原村落所不具备的山水相依的风光特色,水作为焦溪的血脉,《典籍中的焦溪——江南水乡焦溪古镇史料集成》重点理清了焦溪水系及其与周边水网的联系。该书坚持用学术整理的严肃态度,为后人整理一部焦溪最真实可靠的文献记载,彰显焦溪历史人文底蕴的厚重与不凡。
《典籍中的焦溪——江南水乡焦溪古镇史料集成》《焦溪故事》新书发布
据悉,高校助力江南水乡古镇产学研合作对接会旨在整合高校资源,搭建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平台。
签约仪式上,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党委书记陶文娟、常州市焦溪古镇保护发展中心主任李泽升共同为“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就业创业、大学生社会实践实训基地”;南京财经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丁蕾、李泽升主任共同为“南京财经大学乡村振兴与文化创意设计创新科普实践基地”揭牌;南京林业大学乡村振兴创意设计研究院院长汪瑞霞、李泽升主任共同为“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调研实践基地(常州焦溪古镇)”揭牌。
揭牌仪式后,陶文娟书记与李泽升主任签署党建共建协议,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党支部书记耿钧与常州市焦溪古镇保护发展有限公司曹志总经理签署党建共建协议。
随后,丁蕾院长与李泽升主任、常州市焦溪古镇保护发展有限公司曹志总经理共同签署南京财经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与焦溪古镇镇产教融合合作协议;汪瑞霞院长与李泽升主任、曹志总经理共同签署南京林业大学乡村振兴创意设计研究院与焦溪古镇镇产教融合合作协议。(王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