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古城的夜话:平遥古城走进浙江宁波

旅游资讯 22 0

淅沥夜雨中,宁波慈城灯火点点,处处彰显着“江南第一古县城”的风情和韵味。5月15日晚,作为“千年古城 浙里青春”古城对话交流活动的重要环节,一场别开生面的夜话活动在慈城宝善堂茶楼拉开序幕,全国多地古城代表和专家学者汇聚一堂,畅聊古城发展经。

古城发展夜话活动现场 贺元凯 摄

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载体,古城复兴发展受到大众关注。如何平衡保护和开发的关系?在平遥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宇阳看来,关键一点是要尊重古城的“纯洁性”,在实践中做好平衡文章。

作为全国四大古城之一,平遥开发较早,迄今已举办20余届摄影展,9届电影展,去年一年就上了80多次央视。经过早些年的快速发展,今天的平遥正持续提炼古城的文化价值,迭代古城管理模式。

平遥代表发言 贺元凯摄

“方便游客,但也必须尊重原住民的感受。”张宇阳说,经过持续多年的保护性开发,平遥的古城名片越擦越亮,仅一部实景演艺《又见平遥》一年就有1个多亿的票房收入。

同样是全国知名的古城,丽江早早就以申遗为契机建立专业性古城管理机构,“种文化,吃经济”,成为丽江发展的一大法宝。

丽江代表发言 贺元凯摄

相比平遥、丽江等成名已久的古城,宁波慈城因商业开发较晚,名头没那么响亮。但“后发”也是一种优势。

宁波代表发言 贺元凯摄

“选择一条新赛道,对慈城来说未必不是好事。”宁波慈城古县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林波笑着说,这些年,慈城在古城保护上做足文章,每一个新项目的开发都要考虑古城的规划、建制。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一些商业项目的导入,但古县城的价值却被越来越多人看到。“县城规制已成为慈城的一个文化IP,这在全国都很罕见。”

可以稍微“慢一些”,但必须做出自己的特色。这是慈城人的坚持。

媒体代表发言 贺元凯摄

经济日报宁波记者站站长郁进东对“保护为先,适度开发,修旧如旧”理念推崇有加。

“这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担当。”郁进东说,古城复兴的核心命题是找到古城的价值所在,有了价值,“知名度”才有根基。“把古城保护好,这本身就很不容易,保护也能带来知名度。”

同济大学代表发言 贺元凯摄

同济规划院遗产保护与文化复兴研究院总工程师胡力骏认为,每个古城都应该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可以“慢一些”,但不可以躺平。复兴发展过程中,各地古城要如何讲好自己的故事?

夜已深,关于古城的对话仍在继续……

主编:张宇阳

责编:任锦鹏

编辑:严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