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非遗、见生活,跨越“江湖山海”来东莞感受“沉浸式”体验游

旅游资讯 12 0

匠心独运,千年的雕琢与沉淀,留下璀璨的文化瑰宝。古韵今风,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一场生动的“创演秀”,让生生不息的非遗,愈加历久弥新。

非物质文化来源于民间,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日常生活的智慧与结晶。当迈入现代社会,“传统非物质文化”变为“当代遗产”,我们该如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10月14日至15日,东莞市文化馆举办“江湖山海——东莞非遗展厅沉浸式体验游”活动,来自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参加全国群众文艺工作推进会的各省市代表享受了一次“立体式”“全景式”“沉浸式”的非遗之旅。

活动现场

传统非遗+创新手段,来一场非遗创演秀

近年来,东莞大力创新非遗传播形式,年轻化、潮流化元素的注入,让非遗焕发更多新生活力。要问哪里能看到最全的东莞非遗项目?无疑是位于市民艺术中心的东莞市非遗展示厅。可是,这次的非遗展厅跟平日的有点不一样呢?

“大家好,我是非遗小姐姐梓璇”,一进入展厅就有一位唯美的“数字人小姐姐”向大家介绍东莞非遗概况,真人版非遗小姐姐同时站在数字人身边给大家区分,参观者直呼“和真人一模一样”!科技感从一开场就直接拉满。

参会代表享受“立体式”“全景式”“沉浸式”非遗之旅

以千角灯、樟木头舞麒麟、木鱼歌、莞香制作技艺、东莞传统婚俗、赛龙舟、醒狮、新昌鼓制作技艺等多个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为核心的演出节目,巧妙地融入非遗展厅的各展区场景,共同创造活灵活现、别具韵味的非遗世界。沉浸式游馆的过程被记录拍摄,并以“创演秀”形式通过创意视频在线上发布,当传统与现代碰撞,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能透过这场“Show”领略非遗独特的魅力。

演员+非遗传人,带来绝美呈现

作为“镇厅之宝”,有“中华第一灯”美誉的东莞千角灯,在场馆中庭一盏高6.5米、宽4.5米的宫灯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千角灯集纸扎、绘画、剪纸、刺绣等技艺于一体,有“千角千灯人丁兴旺,千花本同树,千角本同根”的谐意。千角灯以精湛复杂的工艺、璀璨华丽的外观、淳朴美好的寓意,配合上东莞小玉兰舞蹈团的唯美舞蹈,一开场即惊艳了众人。

东莞非遗千角灯

非遗传承,有人才有传承,活动还邀请到莞香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黄欧、木鱼歌省级传承人李仲球、龙舟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冯沛朝、茶园游会省级传承人骆炳根、乞巧节省级传承人陈杰芳、莞草编织技艺省级传承人叶小玲等亲临现场或展示、或与观众热情互动。省级传承人吕衬婵和卢细妹分别带来高埗矮仔肠、道滘裹蒸粽,让大家体验了特色的东莞美食。

以文艺的形式展现非遗项目,不仅增强了观赏性,也让广大市民在沉浸游中感受非遗人的匠心独运、创新发展的成果,让非遗之光更加璀璨夺目,熠熠生辉。

“见人、见物、见生活”,全景式领略东莞非遗

“歌德夜读《花笺记》,月明星朗雁南飞……”场馆里,一声清朗的莞音传入人们耳中,市级非遗传承人黄佩仪现场带来独唱演奏木鱼歌。如何将非遗项目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大众眼前?“以人为核心、以生活为载体”或许是答案之一。

活动现场

活动中,主办方没有局限于传统“展览+图文+解说”的方式,而是在聚焦非遗传统工艺及习俗本身的基础上,牢牢抓住非遗传承人、场景再现、创演秀三个关键点,创新性地通过“非遗+互联网”“非遗+表演”“非遗+传习”“非遗+场景”“非遗+美食”等方式,打造立体多面的非遗体验场景,通过“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方式,搭建起过去与当下的桥梁,尽量让市民群众全景式见识东莞非遗项目的整体风貌。

传承人与演员

“本次游馆活动,我们从7月开始就筹备,特别邀请东莞本土艺术团队创编表演了《千角灯》《歌德夜读花笺记》《喜歌》《龙舟》《莞香》《奇狮妙想》等节目,将千角灯、莞香等非遗工艺,以及东莞婚俗、舞狮祈福、起龙仪式等传统习俗融入其中,用故事化、艺术化、具象化的方式,将过去人民的生活场景带到群众身边来。”主办方东莞市文化馆有关负责人介绍,互联网时代,非遗的传播与推广有着更多的机遇与渠道,此次游馆活动特与“创演秀”相结合,借短视频之力、潮流之风,让非遗有更多机会绽放光彩。

以演出带出参观,嘉宾们纷纷点赞东莞创新模式传承发展非遗项目,认为这些举措具有启发性的社会意义,不仅有助于提高公众对非遗的认识和重视,从而增强社会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关注和支持,尤其是在自媒体时代,更有助于大众参与非遗项目的传播和推广。

各省的代表参观后纷纷表示,今天的表演很精彩,虽然在展厅,但现场专业的设备、专业的演员,让自己都以为进了剧场,简直就是看了一场实景精品演出,不仅看到这么多精彩节目,又品尝了东莞非遗美食。

文、图|记者 石梦卓 通讯员 黄凤琼 王志明

标签: 东莞 江湖 角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