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晚,有网友发布视频称,武汉欢乐谷人数过多,大量游客在景区门口齐呼“退票”。网友称现场没有工作人员管理秩序,很多人插队。武汉欢乐谷工作人员表示,现场人流量很大,建议游客错峰出行;同时承诺,游客在未入场之前都可以退票(据10月16日《南方都市报》)。
武汉欢乐谷的情形并非个案,10月1日,内蒙古胡杨林景区也曾发生游客高喊“退票”的事。当下,旅游业市场迅速回暖,国内旅游市场“热”力十足,如何为游客提供更好服务,成为各景区面临的新考验。大量游客在景区门口齐呼退票,且无工作人员维持管理,其中固然有休假导致客流激增、景区不堪重负的客观原因,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景区对于节假日期间的客流管理存在问题,尤其是其中隐藏着不少安全隐患和法律风险,景区应予高度警惕和深入反思。
我国旅游法明确规定,景区接待旅游者不得超过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景区应当公布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制定和实施旅游者流量控制方案,并可以采取门票预约等方式,对客流量进行控制。这次事件中,欢乐谷景区是否对景区最大承载量进行了公示?当日客流量是否被控制在了最大承载量之内?为什么没有按照相关规定采取限流措施?这些问题值得有关主管部门查一查,如果景区真的“超载”了,就得严肃追责和督促整改。
景区、游乐场所严重“超载”,将面临严峻的安全风险。根据民法典规定,宾馆、商场、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欢乐谷作为孩子们寻求快乐的场所,儿童游客占据了大多数。大量游客聚集在景区门口,且无工作人员维持秩序,一旦现场秩序失控,发生踩踏事故等的风险就会激增,孩子们的人身安全谁来保障?
从合同关系来看,游客购买门票后,就与景区形成了旅游服务合同关系。因景区过度放票导致人流过大,人们无法进入景区正常游玩,属于景区的原因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景区就构成了违约,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而景区在事后又称“游客在未入场之前都可以退票”,则属于单方终止合同,对游客而言其实是“被迫”“非自愿”的,这不仅浪费了游客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成本,更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民法典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无论是管理责任、侵权责任还是违约责任,对景区来说都可能意味着巨大的商誉损害和经济损失。可见,依法依规经营,在确保自身正常履约和游客人身安全的前提下追求经济利益,应当成为景区运营的底线。
此次事件还有一个情况值得注意:当天正值万圣欢乐节活动的第一天,这也是导致现场客流量大的一个原因。这提醒景区,对于一些特殊节日,应提前制定应急预案,从景区限流、现场秩序维护等方面为游客保驾护航。例如,在入口处设置围栏,增强游客主动排队的意识,分时段让游客进入或利用大数据和智慧手段,做好游客信息动态监测,随时调整限流方案等,真正让游客不远“万里”而来,不留遗憾而归。
来源:检察日报·法治新闻版、检察日报正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