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小时旅游圈”持续圈粉 周末游步入发展新周期

旅游资讯 13 0

游客在邯郸市峰峰矿区义井镇万亩秀林的海棠林里游玩。(资料片)

10月6日,游客身着汉服在遵化市兴旺寨镇尚禾源景区游玩。

游客在廊坊市广阳区万庄镇齐家营宋风潮玩街区划船游览。(资料片)

游客乘坐游船在承德市避暑山庄景区游玩赏景。(资料片) 本版照片均为新华社发

近年来,以“轻旅游”和“微度假”为主的周末休闲旅游逐渐崭露头角,引领现代旅游的新潮流。近日在廊坊市召开的第八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2024周末休闲旅游指数报告》,报告显示,当前,周末休闲旅游市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旅游行业迎来政策利好,周末休闲旅游稳步进入繁荣发展的新周期。

随着周边游、短途游悄然兴起,一些地区深度开发观光度假、运动休闲、生态康养等新型旅游产品,推出各种适合周末游的线路和产品,全面增强文化软实力、旅游吸引力、地区竞争力,不断拓展旅游产业空间,培育业态多元的文旅消费新场景。

客源市场“两高一短”

周末早晨八点半,一辆通游专线25路公交车准时从北京莲花池站出发,直达位于廊坊的“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

来自北京的游客陈思诺和伙伴们刚上车,便马不停蹄地开始化妆。“一小时车程,在路上做好妆造,到戏剧幻城门前租套汉服,沉浸式体验红楼梦之旅。”陈思诺说,回去也不用担心,晚上八点还有车。

跟随陈思诺的脚步,漫步在“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耳畔回荡起《红楼梦》戏剧主题的原创歌曲;抬眼观瞧,目之所及皆是中国古典特色的回廊、影壁,墙上书写着《红楼梦》中的经典对白;走进剧场,一幕幕呈现书中人物命运的情景演绎仿佛将观众一把拉进“荣宁二府”和“大观园”。

美景在身旁,何必去远方。周末休闲游的魅力在于“轻装上阵”。相比长途旅行所需的繁琐准备和高昂费用,周末休闲游更像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让人们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发现身边的美,打卡周边的“诗和远方”。

据《2024周末休闲旅游指数报告》统计,省内客源、本城市内客源已成为周末休闲旅游的主体,距离50公里范围内、车程两三小时范围内客源基本占周末客源市场的50%。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周末休闲旅游客源市场呈现以高频次、高消费、近距离为主的“两高一短”特征。“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这句朗朗上口的宣传语,如今已成为网络“热梗”,为河北旅游“引流”。大数据客流统计显示,2023年,河北省是北京游客首选目的地,近40%的北京游客在选择外地出游时以河北省和天津市为目的地。

廊坊作为京津冀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地理位置优越,公路、铁路交通便捷,是周边城市居民周末休闲度假的重要目的地。近年来,廊坊发挥“近”的优势,做足“美”的文章,聚焦京津及周边地区重点客源市场,深挖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同时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让各个特色景点“出圈”又“出彩”。

廊坊北三县与北京隔河相望,具备发展文旅产业的良好条件。在这里,大运河(廊坊段)国家文化公园、域见颐和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园、燕山生态旅游文化园等项目开发建设初具规模,大厂影视小镇、香河国华影视基地扩容升级,北运河香河段、国安第一城点燃文旅“新引擎”,形成文化带、生态带、旅游带多层带动效应。

“微度假”备受青睐

近年来,围绕中心城市,以自驾、高铁为主要出行方式的“3小时旅游圈”圈粉无数。车程两三小时、为期两三天的“微度假”备受青睐。

“3小时旅游圈”是怎么形成的?

首先是交通越来越便捷。

周五下班后直奔北京西站,乘高铁2小时8分钟后抵达邯郸,晚上打卡特色小吃店;周六周日游览东太行景区、响堂山石窟,一日山水、一日文化;赶晚上的高铁回到北京,迎接新的一周……这是北京“90后”男生小王忙碌又丰富的周末生活。

小王说,一开始他只是充分利用每个小长假,探索北京周边的县域乡村,后来逐渐发展到“换个城市过周末”。

“比起远行的不可控,安排好每一个周末更重要。”小王说,受他影响,身边不少朋友也开始尝试乘短途高铁,开启周末“微度假”。

当下,高铁和城际轨道交通越来越普及,城市群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周末跨城度假正变得和跨城通勤一样平常。

“乘坐高铁、动车出游,行程准时可控,交通快捷便利,在目的地可安排更悠闲的行程,适合我们中老年人出行。”68岁的上海市民钱先生说,从市中心的家乘地铁到虹桥火车站进站检票全程仅约1个小时。

其次,人们的出行需求越来越多元。

“微度假”满足了人们对短暂“离开”的心理需求。与通常的“度假”相比,它不仅是距离上的缩短,更是一种体验的浓缩。

小王说,工作之后可支配收入多了,时间安排也更自主了,可深入探索“小众”目的地,而且“说走就走”。

还有人享受和亲友出行的“慢时光”。“最大限度压缩赶路时长,游玩时间很充裕。”贵阳游客彭女士一家三口利用小长假乘高铁到四川乐山旅游,她认为,现在吸引他们的不再是走马观花的“打卡”式观光游,而是用两三天融入当地生活,感受不同风土人情。

此外,旅游目的地业态越来越吸引人。

秋日朗照,在位于廊坊市广阳区的“龙河宋韵·潮玩雅集”露营地,一顶顶白色的帐篷点缀在草地上。不远处,几张躺椅散落在翠绿的树林间。前来露营的游客眯着眼,透过指尖的阳光享受周末的轻松安逸,看云卷云舒变幻莫测、赏龙河宋韵姿态万千。

收起帐篷,开上车,沿堤顶路继续前行几公里,就能到达“齐家营宋风潮玩”街区。在这里,游客能体验蹴鞠、投壶、射箭,换上古装来一场国风之旅。夜晚站在虹桥上与亲朋好友共赏龙河夜景、倾听蛙叫蝉鸣,体验都市喧嚣以外的慢节奏。

无论是自驾、高铁还是乘坐直通车从北京出发,都可在2小时内抵达。“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为一次户外体验奔赴一座山”,近年来,各个目的地开发多样文旅业态,让“3小时旅游圈”内的游客不虚此行。

“‘微度假’为游客带来‘快旅慢游’的新体验,促进了旅游业的现代化进程,还为更多地区的发展、更多人群的高质量就业提供了机遇。”戴斌说。

“我们希望依托京津冀及周边省份超大规模周末旅游客源市场,打造国内一流周末旅游产品、服务、环境,让游客把‘河北周末’过成‘河北节日’,畅享美好旅游生活。”河北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说。

上海面向江苏盐城、浙江嘉兴和衢州、安徽六安和淮北等城市推出旅游专列线路;重庆铜梁区、垫江县等加强文旅融合,建设成渝地区“微度假”旅游目的地……“3小时旅游圈”持续释放市场活力。

提质升级还需全面加力

秋日的永定河畔,水光潋滟、落叶纷飞。骑行或徒步走在永定河畔的固安县兴安湖生态运动公园,河畔倒影中映照出苍穹的蓝、秋叶的黄、赛道的青,五彩斑斓的画卷尽收眼底。

刚刚过去的双休日,喜欢骑行的张京锐带着儿子一路骑行。“现在虽然已是秋分,但天气并不冷,适合骑行。我们爷俩儿算不上专业骑手,就是一路慢悠悠地边骑车边赏景,锻炼身体的同时放松身心,一举两得。”张京锐说。

在一些网络平台上,徒步、骑行、露营等新业态的相关搜索量大幅增长。同程旅行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户外运动参与人数同比增长19%。美团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户外徒步搜索量同比增长近5倍。户外骑行、徒步登山、Citywalk等“体育+文旅”休闲项目颇受欢迎。

“如今,‘Z世代’已经成为引领旅游消费新潮流的生力军。对他们来说,真正产生消费价值的是‘兴趣旅游’,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汉服、为音乐会、为跳伞、为潜水而出行。”中国旅游协会副秘书长葛磊表示,“玩”出来的户外运动产业,展现着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彰显着社会文明水平的提升。

各式各样的新场景为游客带来了消费新体验。文旅部门和景区延长产业链,才能用更丰富的旅游服务和业态让游客留得住、肯消费、更满意。

然而,“微度假”走红后,一些新兴目的地出现同质化建设、营销加码等问题。很多游客亲身去所谓“小阿勒泰”“油画仙境”时发现上当:“沙滩”实际上是建筑工地、“草原”已成荒草地、蓝天碧水全靠滤镜……一方面,这些出于急功近利心态打造的名不副实的“精致”景观,有损旅游业口碑;另一方面,“3小时旅游圈”内往往地缘相近、文化相似,旅游资源开发还应更多考虑深挖特色、统筹共享,差异化发展。

此外,有游客为收获更为“野生”的旅游体验,到城市周边尚未开发的山区、水域游玩,并在社交平台上推荐给其他游客。这些行为背后的安全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平台和监管部门应负起管理责任。

还有“最后几公里”的问题已日益显现。快捷抵达后租车停车不够方便、景区承载力有限等令不少游客“吐槽”。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楼嘉军分析,各地要重视优化“铁路+景区”旅游线路和交通方式,完善高铁站到景区的接驳;优化游客“热力分布图”,及时提醒游客分流;借助科技手段,提升游客出入效率等。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微度假”兴起体现出游客消费观念的转变,传统依赖购物带来的旅游收入有所下降,精神娱乐消费需求增强。这就要求目的地提供的服务进一步同游客需求相匹配。除了高品质住宿需求,美食、艺术、社交、健康、娱乐、亲子互动等软性需求应受到关注,拓展多元消费场景。

“面向未来,‘微度假’目的地还需花更多精力去建构并推广适应时代发展的旅游形象,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引进金融和产业资本、培育经营主体,不断提升旅游者的满意度和当地城乡居民的获得感。”戴斌说。

《2024周末休闲旅游指数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周末休闲旅游人次达到工作日出游人次的1.52倍,周末游客流占全年旅游客流的41.1%以上。周末休闲游旅客中单月平均出游两次及以上的家庭占比高,比例接近80%,周末休闲游复游率攀升。

中国旅游研究院统计调查所所长何琼峰建议,应进一步加强周末休闲业态创新案例监测,打造标准化高质量旅游服务标准,构建具有明显优势的周末休闲政策体系,持续深化区域合作,打造创新性微度假、微旅游等文旅消费新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