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和风徐徐
在永康这片土地上,有一个叫“芝英”的古镇,我听说它好多年了。未见芝英,先喜欢上了它的名字。
芝英,像一个大家闺秀的名字,端庄娴淑、美丽温婉,让人见了名字就心生欢喜。后来我了解到,因村旁的应氏祖坟长出了灵芝,人们认为这是祥瑞之兆,便从“大田里”更名为“芝英”。芝英,多么美丽的名字,多么美好的寓意。
我和爱人来到芝英古镇,仿佛是奔赴一场千年的约定。多少次擦肩而过,这次我终于见识了它的风采。它宛若一颗闪耀的明珠,在千年历史文明里熠熠生辉。
来吧,来芝英古镇见一面吧。
一下车,就遇见几个孩子坐在街角,叽叽喳喳、跳跃欢闹的说话声吸引我走向他们。一问得知他们是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他们刚刚放学,坐在这里休息。几个孩子都是白色T恤,蓝色长裤,阳光下,笑容灿烂,胸前的红领巾在微风里飘扬,显得格外鲜艳。
我问他们国庆七天作业多吗?都答不多,有一个说因为他们几个成绩优异,老师把本来布置的作文也免去了,还有一个说都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原以为是当地的小孩,问了才知道都是外来务工者的小孩。
四个孩子中,两个是云南镇雄的,一个是贵州的,另一个是重庆的。问他们暑假回过老家吗?都争先恐后地答没有回过,告诉我只有过年才回老家。
一个男孩告诉我:“我爸爸是做模具的老板,你知道什么是磨具吗?”
我答:“我不知道。”
他就兴致勃勃地告诉我:“模具就是用45号钢来做成的。”
另一个女孩抢着告诉我:“我爸爸是厂里的厂长。”
看得出他们都很崇拜各自的父亲。
他们有在老家出生的,也有在本地出生的,家里都有三、四个孩子。
爱人告诉我,在永康有四、五十万的外来务工人员,光云南镇雄就有十万,镇雄县劳动局还特地在永康设立办事处。永康的土地上,有他们的青春芳华;永康的发展,有他们的默默奉献。新中国成立75周年里,也一定有他们的功劳。
比起他们的父母,这些孩子们无忧无虑,永康早已是他们的家,我祝愿他们一直这样快乐着。
告别这几个小孩,我们正式开始了芝英古镇之旅。漫步在古镇的石板路上,抬眼四望,古镇处处青砖灰瓦,连绵成片,街巷纵横交错,店铺林立。耳中不时传来悦耳的“叮当叮当”声,原来是传统手工艺钉秤、打铜、打锡的声音。钉秤、打铜、打锡这三项传统技艺是“芝英三宝”,那一刻,我感受到永康古老的五金文化。
我们不时停下来观看各种介绍。我在一面墙上驻足良久,上面写着“芝英百祠”,近百张照片罗列着历朝历代的古祠堂,有仕濂公祠、思文公祠,天成公祠,屏山公祠,尚德公祠等等。一个不到0.21平方公里的小镇上,屹立着上百座祠堂,实属罕见,让人叹为观止,它们见证了千年文明走过的痕迹,是建筑亦是艺术。
我去过昆山的周庄,安徽的宏村,也去过苏州的同里,浙江的西塘,但从未见一个有这么多祠堂的古镇,不禁啧啧称奇。
我又看到一面写有“芝英百工”的照片墙,仔细观看,上面有打铜、打铁、铸锅、渔网、土漆、小麦精、剪纸、爆米花、印染等等,真是汇集了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我仿佛看到他们一锤一斧,肩挑货担,风吹雨淋,走南闯北的顽强身影,不由心生敬佩与感动。芝英人民是多么勤劳能干,他们在日复一日的劳动中获得智慧。他们敲敲打打,千锤百炼的不仅仅是金银铜铁,也是他们的刚强意志。他们低到尘埃里,却在尘埃里开出了最灿烂的花。
我们还看到了义仓和义庄,那是接济和帮助族中孤寡家庭的地方。我似乎理解了芝英古镇至今繁荣昌盛的缘由,那就是只有共同守望相助,一个家族一个民族才能传承、发扬、光大。
整个古镇整洁清朗,鲜花簇锦,特别是随处可见的一盆盆多肉植物,形态各异,趣意横生。每家店面门口,都高挂着红灯笼,把整个古镇装扮得一派热闹红火,喜庆祥和。
我们遇见一位老者,神情矍铄,他让我们猜他年龄,我们看他最多八十来岁,他开心地说已经有九十岁了。我们暗暗称奇,不禁和他攀谈起来。他乐淘淘地向我们介绍古镇的修缮情况、村落位置,并谈到他的儿女情况,他说和女儿一家住在古镇上,衣食无忧,生活安定,平时天气好的话就在古镇上走走逛逛。我看他耳聪目明,谈吐有序。老人极力推荐我们留到晚上,他自豪地说:“你们一定要看夜景啊,灯亮起来的时候,真的很漂亮呢!”
老人又介绍我们去思文公祠看看,并直接把我们带到了七村的思文公祠门口。告别时,我们由衷地祝愿他健康百岁。
推门进了思文公祠,它坐北朝南,大门前是半圆形广场,祠堂五间三进,前面是牌楼和照墙,当中是一个偌大的天井。整座建筑宏大壮观,粗大高耸的红漆柱子,精雕细琢的木雕,一左一右两个“忠”“孝”大字格外引人注目。进入思文公祠,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在过去的历史洪流中。
从文思公祠出来,我们又游览了其他公祠和展馆。我们在廉风传承馆里聆听铿锵有力的应氏家风家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里欣赏璀璨辉煌的传统技艺和传统民俗;在名人馆里缅怀芝英先祖和革命先辈,我想当先辈们的英魂回望故园时,看到这艺匠生辉、弦歌不绝、太平有象的现代芝英,一定无限慰藉。
安静地走在古镇中,用心触摸着每一块青砖,仿佛触摸了一段记忆;用心感受着每一座古祠,仿佛翻动了一页历史。古祠是千年历史的见证,也是血脉文化传承之所在。阳光透过雕花木窗,洒在古朴的石板路上,顿觉微风不燥,岁月静好。
我爱人告诉我,芝英古镇只有一个姓氏:应。我听了好艳羡应氏的后代。无论离家万里,无论斗转星移,古镇都是他们永远的归处。古镇在,他们的灵魂便有了家园,他们的乡愁便有了依托。无论他们何时回家,古镇都在那里张开双臂欢迎着他们。风雨飘摇,时代变迁,古镇屹立不动,古镇已守候了千年,还将继续守候万年。从那个耄耋老人的古道热肠,看出芝英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是融进了血液里的。这对我这个说不出三代以上祖先名字的人来说,非常震动。我心中默念着“至公至平至谦至顺”的应氏传家遗训,这八个字深深激荡着我的内心,让我无限感慨芝英古镇能传承千年是有道理的。
我无意中抬头,看到一处院落的屋顶上画着一幅幅彩画,红辣椒、红柿子、黄南瓜、黄玉米等元素被巧妙地绘制在屋顶上,我马上招呼我爱人一起观看,那独特的风景线,透露出三餐四季的烟火气息。
晚上我们在芝英镇上找了一家小店,吃到了爱人心心念念的肉麦饼和小馄饨。小店墙上贴着“百年特色名店”的招牌,母子俩热情地招呼着我们。肉麦饼是我每次回永康必吃的,咬一口饼,皮薄却有韧劲,满满的干菜肉馅,吃罢唇齿留香。小馄饨是纯手工包的,馄饨皮薄如蝉翼,汤里虾米、紫菜、小葱,喝一口,鲜香味美。街巷深处热气蒸腾,四处飘香,那是烤包子、玉米饼、豆腐丸等当地小吃的味道,令我垂涎欲滴。
用过晚餐,暮色四合,古镇的灯火渐渐亮起,果然如老人所言,万家灯火,灿若繁星,美轮美奂。心中忽然涌起“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诗句,是呢,我们走进了一个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童话世界。
我们走走停停,流连忘返,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芝英。
在回去的路上,发现附近有很多五金制造、防盗门、滑板车、衡器等工厂。爱人告诉我,芝英是永康工业重镇,拥有实力雄厚的铸造、五金、电动工具等骨干行业。我在车里蓦然回首,一个个高大的马头墙赫然在目。这座被誉为“中国祠堂古镇,江南百工之乡”的古镇在星空下绚丽灿烂,光彩夺目。
我的眼前又浮现出刚下车时遇到的那几个小孩的身影,他们眼神清澈,朝气蓬勃,他们是早上八九点的太阳。他们是芝英古镇的新鲜血液,芝英古镇还很年轻啊,梦也很年轻啊!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