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是指包括瓜州榆林窟、西千佛洞等敦煌周边大大小小的石窟群,莫高窟是其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石窟。在历经千年的岁月与风沙的磨砺中,石窟依然或坐或立,静视众生,抚慰着每一位驻足停留的观者。10月19日,“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网上主题活动走进甘肃敦煌石窟。通过一个个镜头和敦煌石窟的故事,让我们听到了一曲穿越千年的文脉弦歌。
敦煌石窟凸显文化的多元性。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中华文明逐渐形成了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敦煌石窟可谓是多元文化的集大成者。从敦煌石窟的工匠来看,他们既来自民间,也来自中原与西域,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让来这些雕刻者有了更大的塑造空间,因此镌刻下来自多彩生活的千姿百态。从地域性来看,敦煌地处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在商贸往来中促进了东西方诸多文化元素在此交融碰撞。佛教传入敦煌之后,由此带来了兴盛的文化融合。从印度文化,到中亚犍陀罗(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一带)文化,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到波斯文化等,在各种域外文化的元素的交融交汇中,成就了敦煌石窟的艺术成就和艺术价值。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透过这些矗立千年的石窟,让我们感受到了波澜壮阔的文化大潮。
敦煌石窟凸显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明自古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具有兼收并蓄、包罗万象的宽广胸怀。开放包容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包容性是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在敦煌文化中,多种文明、多元文化和谐共生、“共处一室”、延续千年,这是一种了不起。当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深深烙上了中华文明的印记。在敦煌石窟里,随处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影子,造就了包容性极强的敦煌文化,激荡了中华文明的活性。透过婀娜多姿的石窟,让我们感受到了气象万千的文化大潮。
敦煌石窟凸显文化的创新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在敦煌石窟各类人物的塑像中,在敦煌壁画的各种线条与构思中,既有外域文化的元素与因子,也有中国文化的主线,在多元文化的交流激荡中,在持续的融合与演进中,成就了敦煌文化的独树一帜,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敦煌莫高窟本身就是文化创新的典范。敦煌石窟借用数字化技术,开启了敦煌文化“活化”利用的新篇章,通过数字化存储和处理,让敦煌莫高窟成为各类文艺创作的“数据库”。随着“数字藏经洞”的推出,大家可以一键“穿越”千年,沉浸式体验敦煌文化魅力,“数字敦煌”为文物保护和文明共享作出重要贡献。透过形态活泼的石窟,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机勃勃的文化大潮。(张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