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牡丹传说”创新开发探索

旅游资讯 10 0

在文化两创重大方针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等文件精神的指引下,在保护传承传播菏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牡丹传说”过程中,从宣传载体、传播方式、传承形式等方面,通过“牡丹传说”IP形象开发、小牡丹表情包制作、小牡丹宇宙系列漫画策划、小牡丹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等方式,引导学生从非遗的被动接收到主动传承,实践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创新宣传载体,契合时代特征

首先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求和受众特点对“牡丹传说”进行整理,选择既契合现代青少年价值观又保留了传统真善美的传说故事,再考虑到花型、花色结合所对应的牡丹品种,风格上采用易于被青少年接受的“中式二次元”风格,进行牡丹拟人化的形象设计,即以红色系牡丹“霓虹幻彩”为设计源头的——小牡丹霓霓,牡丹 “温香软玉”为设计灵感的——小牡丹软玉,以紫色系牡丹“冠世墨玉”为设计灵感的——小牡丹墨玉,以黄色系牡丹“御衣黄”为设计灵感的——小牡丹御哥儿等角色形象。这些形象一方面考虑到展现牡丹花色的丰富性,选择红色、紫色、黄色等典型花色,并依此赋予不同的性格;一方面考虑到不同性别受众的喜好和应用需求,既有温婉、可爱的女孩形象,也有调皮、帅气的男孩形象;而在开发方式方面既可以进行单个形象衍生,也可组合开发,还有考虑现有媒体类型,既可设计专属系列表情包,也可进行漫画、动画、文创产品设计等内容设计,形成更全面、多元的“牡丹传说”IP数字产品和实体产品。既可应用于网络、手机端等媒体,也可深入到人们的身边,展现了强大的承载能力和广阔的开发前景,为“牡丹传说”的宣传展开了多维渠道,而且通过链条式开发过程,以二次元形象作为宣传载体,找准受众特点,契合时代特征,吸引年轻人主动去了解角色背后的故事,了解牡丹传说,进而起到广泛传播的作用。

牡丹系列角色形象

创新传播方式,拓展多维模式

遵循《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等文件精神,突破传统传说类非遗只能靠文字或讲述宣传的方式,在已具备各种媒体承载能力的牡丹拟人化系列形象基础上,紧抓现有媒体特点,从网络、纸质媒介、影像媒介等媒介实现对“牡丹传说”的多维度的开发和传播。

第一,依据“牡丹传说”反映出的不同牡丹品种的性格特点,赋予其性格;再根据其性格与背景故事、时事热点等结合设计出能既能体现角色特性又能表达社交和社会服务需要的表情包。首先在微信表情公共平台上线了《暖萌小牡丹霓霓》《机灵小牡丹软玉》《活力小牡丹御哥儿》《温柔小牡丹蓝玉儿》四组单独形象的表情包,因其“牡丹传说”的设计主题、融合传统水墨笔触和二次元时代感等设计特点,展现了或高贵、或温婉、或活泼、或灵动的各牡丹品种形象的特色,在大众网、搜狐网、菏泽日报、牡丹晚报、菏泽市牡丹区政府网站等媒体上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实现“牡丹传说”在网络和手机端两大媒体的有效传播。然后为了深化开发和增加应用频率,一方面推出融合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的《小牡丹家族春节篇》表情包,把“好事连连”“团团圆圆”“平安喜乐”“身体康乐”“花开富贵”等美好愿望,通过拉花、吃元宵、出拳等动作和生动俏皮的表情,成为大众春节送祝福的优选,也让牡丹系列形象组合展现了牡丹品种形象丰富性和特色,构建“小牡丹大宇宙”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一方面结合时事热点为宣传网络文明推出《小牡丹家族文明篇》表情包,把“不信谣不传谣”等弘扬网络正能量,拒绝网络诈骗的宣传做得生动而有趣,成为2021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菏泽市活动主要内容,还有小牡丹霓霓参与创建文明城市宣传工作,创作了《“菏”我一起创城》表情包,利用“低碳出行”“礼让行人”等文明用语,轻松愉悦地把践行文明理念传播开来,在“牡丹传说”推广的同时承载更多的服务社会的职能。所以通过三个阶段表情包的推出,不仅使“小牡丹大宇宙系列IP”逐渐树立起来,又实现了表现内容的深化以及应用效能的强化,促进“牡丹传说”的保护传承。

第二,对“牡丹传说”进行IP内容多元开发与拓展,创作了以“牡丹传说”为蓝本的小牡丹宇宙系列漫画《城里有座牡丹园》、插画《牡丹家族非遗系列》《牡丹传》等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易于传播流通的数字文化产品。既通过参加比赛和网络传播,得到大众的欢迎,又得到了业内的认可,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项10余项,例如数字绘画系列插画《牡丹传》获2022年第十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二等奖等。又可通过漫画连载和绘本创作实现从网络媒体向纸质媒体转化的跨媒介传播,实现媒介融合,形成文化效应与粉丝经济,提升文化自信。

第三,在形象和插画等数字化产品的基础上,设计和制作适合市场的文创实体作品,真正实现设计物化,深入到大众的生活之中,实现其实用价值,既完善了“牡丹传说”IP形象的开发链条,为“牡丹传说”的传播拓展了衍生业态,并为地域文化旅游产品和文化旅游事业发挥积极作用。

通过数字化多元形态产品、文创实体产品开发以及传播方式的开拓,把非遗保护、传承和公共文化服务的优质供给有机结合,促进“牡丹传说”乃至菏泽非遗资源转化以及多维持续的传播。

创新传承方式,从被动接收到主动传承

了解传统传说类非遗只能靠文字或讲述,一般都是被动接收信息,而通过对国家级非遗“牡丹传说”进行IP开发,产出的表情包、插画、漫画、文创产品设计等多种类型的作品,使大众特别是年轻人从被动接收非遗信息到主动的了解和分享。例如“小牡丹家族”系列表情包,累计下载量60000余次,累计发送量达420000余次。而参与创作的学生通过参与到“牡丹传说”链条式开发,既了解和熟悉牡丹传说,感受到牡丹传说的生动性和文化魅力,而作品在腾讯、网易、大众网等媒体上发布,受到广泛的关注,获得了成就感和自信心,而且获得众多的奖项,包括以牡丹传说为主题开发的《小牡丹霓霓》获得第14届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IP组铜奖;《牡丹主题微信表情包系列》获第九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三等奖;《黑花魁牡丹IP设计》获得2022年第十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二等奖;《三三》《牡小丹》获得2022年“花开盛世”2021中国牡丹之都(菏泽)牡丹文化艺术展IP设计三等奖两项等。从而学生乐于进行牡丹传说的表现和传承,在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的同时,成为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新力量。

其次学生积极进行社会项目实践,例如联合大众网推出“菏”我一起创城表情包、“牡丹家族文明篇”表情包等衍生产品,为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发挥积极作用。

还有在“牡丹传说”链条式开发研究和成果基础上申请的《牡丹传说》获批为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再加上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的加持,下一步将通过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搭建的研究、交流的平台,积极发挥高校的职责,持续传承和发扬菏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理论,探索数智时代数字IP赋能、媒介融合,全产业链条传承“牡丹传说”的手段和方式。打造菏泽乃至山东文化品牌,赋能文旅与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总之,作为高校教师,应植根于深厚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和人才培养优势,在日新月异的媒体技术的加持下,从创新宣传载体、创新传播方式、创新传承形式等方面,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的有益探索与生动实践,持续传承和传播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菏泽乃至山东文化品牌,承担起文化传承和服务社会的职责。(陈妍言 菏泽学院副教授)

标签: 开发 创新 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