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时候是在大自然的怀抱里长大的,
那时还没有电脑和手机,
有的只是蓝天白云和辽阔的田野,
大自然给予了我们无尽的欢乐与智慧。
——《林间小孩》
回归乡野,自然造物记
当城市的高楼遮挡了星空,当补习班的灯光取代了萤火虫的微光,我们是否忘记了孩子的双手,本应触摸泥土的温度,他们的眼睛,该为发现昆虫扑哧而发亮?
暂别Wi-Fi与空调房,带上好奇心与探险精神,在三天两夜里,成为「河蚌猎人」,解密植物密码的「自然侦探」,用天然材料创作的「自然艺术家」
不教孩子征服自然,而是学会对万物说:“我听见你的心跳,也让你看见我的创造。
01
孩子是自然的观察者“和植物交朋友”
通过自然笔记,他们用笔触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美丽,将绿意盎然的景象定格在画纸上,更在字里行间记录下每一次发现的惊喜与感动。好记性虽灵,却难敌一纸画卷的永恒留存,孩子们成为了自然的记录者,用艺术的语言,诉说着与植物不解之缘
在观察的过程中,孩子们更学会了提问,那些关于生长、关于变化的问题,如同种子般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带着疑问去探索,他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在自然的怀抱中寻找答案
每一片叶子都是自然的艺术家,每一朵花都藏着时光的密码。没有标准答案的创作!孩子可自由组合三叶草的层叠、花瓣的渐变色,理解色彩搭配与构图平衡,把抽象的自然之美转化为可触摸的艺术品
以天然为媒,用敲拓为笔!用原始的草木拓染技艺,将树叶、花瓣的轮廓与色彩“封印”在帆布包上,亲手打造自己的生态艺术品
02
孩子是自然的发现者“破解昆虫密码”
化身“昆虫侦探”,配备放大镜、昆虫观察盒、任务手册,学习科学家思维,追踪虫虫的食痕、粪便、巢穴,了解不同破解自然密码
天牛、金龟、蟋蟀、蝴蝶.....之前只出现在课本上、电视里的神奇动物,真切的出现在眼前,让生命的奇妙点燃孩子的好奇心,发现藏匿于黑夜的无限乐趣!让孩子在零距离接触自然的过程中,收获勇气、好奇心与对微观世界的敬畏之心。
学习昆虫诱捕三大科学方法:灯光诱集法(紫外灯吸引夜行甲虫)、陷阱法(果皮发酵液诱捕果蝇)、震落法(模拟天敌震动摇晃树枝)
学习用果皮吸引蚂蚁、灯光诱捕甲虫,记录昆虫爱吃什么、怎么活动,观察后放归自然,培养科学精神和环保意识
用一盏亲手制作的夜灯,把夏夜的浪漫装进玻璃瓶!孩子们将在导师指导下,用环保树脂萤火虫模型、暖光LED灯串和其他配件,制作一个萤火虫梦境夜灯,制作专属的床头小夜灯
03
孩子是自然的造物者“充满想象力”
在浩瀚的海洋与淡水生态系统中,生活着一群鲜为人知的“隐形居民”——它们潜伏在泥沙中、附着在礁石上,或藏身于幽暗的深渊,用独特的方式维系着水域生态的平衡。它们就是底栖生物,地球生命网络中古老、奇特的成员之一。
从河蚬、摇蚊幼虫到水蜗牛、淡水寡毛类蠕虫,认识不同类群的底栖生物:有的滤食水中浮游颗粒,有的分解腐烂的植物残骸,还有的以捕食小型生物为生。了解它们如何在溶氧波动、水温变化或泥沙淤积的环境中生存。
卷起裤管,光着脚丫,在清凉的小渠里上演“摸蚌总动员”!孩子们踩在软乎乎的泥土上,小脚丫像探测器一样扫过水底,突然脚尖一硌——“找到啦!”弯腰一掏,黑乎乎的河蚌裹着泥浆出水,瞬间引发一片欢呼
每个孩子随机领一只珍珠蚌,谁也不知道撬开后是空壳、米粒珍珠,还是罕见的紫粉色“幸运珠”
老师用放大镜带娃看蚌壳内壁的珍珠层,揭秘“沙粒变珍珠”的神奇过程——原来河蚌用血肉包裹异物,花3年才磨出一颗珍珠!
化身“小小珠宝师”,用亲手开蚌取出的珍珠制作专属项链!从粘着泥浆的河蚌里挖出“水中宝石”,清洗、选珠、打孔到穿线,全程自己动手
给妈妈制作一个珍珠项链,把项链装进绒布盒,塞进感谢卡,定制一份专属的礼物,仪式感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