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是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让文物焕发新活力 绽放新光彩”,不仅是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期许,更是对科技赋能文物活化的呼唤。大势智慧作为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创新引领者,始终以科技传承文明为使命,通过“AI+实景三维”技术在数字时空中为文物镌刻永恒印记,让千年文明在数字时空焕发新生。
缘起敦煌 数十载初心筑就数字文明长廊
2008年,大势智慧的故事在敦煌莫高窟的风沙中启程。创始人黄先锋教授、张帆副教授在朱宜萱教授带领下,用现代摄影测量技术完成莫高窟158、285等洞窟的三维数字化重建,让“窟内文物窟外看”从构想变为现实。
历经数十载,这份初心已成长为覆盖全国的文化遗产数字保护网络。从敦煌莫高窟8K球幕影院中壁画色彩的震撼还原,到云冈石窟第13窟8.8亿三角形构筑的超大体量精细三维模型;从箭扣长城的AI算法智能修复,到数字武当的全山数字化重建与活化利用,大势智慧以技术落地文物活化利用,让文化遗产在数字世界中永续保存并实现活态传承。
“4化”赋能 构建文物活化再生的数字生态
依托“AI+实景三维”核心技术与行业经验,大势智慧打造文化数字化、业务智能化、展示数实化、资产市场化“4化”解决方案,通过全要素三维采集构建文物数字基因库,以多端展示平台、AI大模型、业务系统构建智能中枢,借助VR/AR技术打造数实融合的沉浸体验,再通过IP内容开发、数字化传承与商业运营实现IP资产市场化,破解文化遗产数字化不足、数字资源价值转化难等行业痛点,为文物保护传承与文旅资源价值开发提供了技术驱动的创新路径。
活态传承 “4化”方案驱动的文化遗产保护范式
基于“4化”解决方案的技术框架与创新理念,大势智慧已完成云冈石窟、龙门石窟、西安城墙等全国数十个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项目。
其中,数字武当项目作为“4化”方案落地的标杆案例,进一步诠释了技术赋能文化传承的多元可能。项目建设过程中,大势智慧运用数字化技术,成功还原了武当山八百里盛景,如针对紫霄殿这一文化地标,进行了精细的三维建模,以数字技术激活了古建筑的文化生命力,为公众理解中华建筑美学与哲学思想搭建了数字桥梁。
数字武当项目是技术与文化深度融合的典范,大势智慧以数字化手段打通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与传播全流程,形成从技术赋能到价值转化的完整闭环。这一模式不仅为武当山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开辟新路径,更凭借数据要素应用的创新实践与突破,斩获多项荣誉:2024年9月获国家数据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指导的“数据要素×”大赛湖北分赛文化旅游赛道一等奖;2025年1月获湖北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授予的湖北省首张三维模型《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2025年4月入选湖北省数据局第一批重点联系服务示范场景建设名单,为全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活化利用树立起“数字技术激活文化基因”的创新标杆。
数字武当项目的创新实践仍在持续,大势智慧不断探索技术与文化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出「入境武当」VR大空间项目,基于数字武当底座,融合LBE空间调度、大空间定位等技术,以武当古建筑为核心,通过VR让游客见山上所不能见的【时间、空间、文化】,自由探索八百里武当胜景与文化精髓。该项目即将正式上线,敬请期待!
技术实力 从标准制定到自主创新的“中国方案”
作为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技术融合交叉领域引领者,大势智慧构建起“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与吉林大学考古学院等机构共建国内首个“博物馆数智创新实验室”,联合武汉大学打造文化遗产领域首个文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整合多方资源优势,打造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创新体系,持续为文物保护事业提供前沿技术解决方案和创新驱动力。
标准引领:牵头制定国家多个重量级技术标准,其中行业标准《石窟寺三维数字化采集与加工》于2024年07月01日正式实施,为文物保护行业建立技术规范。
AI三维建模文物保护技术:依托自主研发的实景三维数字化技术,构建了覆盖数据采集、三维重建、智能应用的完整技术链条。攻克了复杂结构重建、高精度纹理映射、Al内容感知的超大规模场景轻量化等关键技术难题,具备从单件文物精准复刻到大遗址的全场景数字化能力,能够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提供坚实数据底座。
文物遗产监测技术:在文物预防性保护领域,创新性地将实景三维技术与现代化监测手段相结合,构建了包含50+空间算子与100+视觉算子的智能算法库。通过三维模型缺陷识别、病害自动标注、环境变化分析等功能,实现对文化遗产的精准监测与评估。
未来,大势智慧将持续聚焦各类文旅场景的创新培育,让文物突破时空桎梏,在数字世界筑牢永久保存的安全防线,在现实场景中化身可触摸、可传播的活态文化载体。以科技坚守文明传承之路,用创新践行文物活化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