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行业爆火,旅游企业却在爆雷?

旅游资讯 15 0

根据国内出游抽样调查统计结果,2025年一季度,国内出游人次17.94亿,比上年同期增加3.75亿,同比增长26.4%。国内居民出游总花费1.80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0.28万亿元,同比增长18.6%。

行业爆火的表象下

旅游企业却陷入债务危机

曲江文旅:比起公司本身,西安曲江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曲江文旅”)旗下的景区名气更大,旗下拥有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园、大雁塔景区、西安城墙景区等多个知名景区。

虽然拥有这么多顶级文旅资源,但是却连年亏损。2022年至2024年,曲江文旅归母净利润已经连续三年亏损,分别亏损2.480亿元、1.954亿元、1.313亿元。截至2024年度,扣非净利润也已连续五年亏损。

直到今年亏损还在持续,一季度曲江文旅实现营业收入3.06亿元,同比下滑23.67%,归母净利润-4360.89万元,同比下降2161.76%,扣非净利润-4360.89万元,同比下降4449.41%,资产负债率为78.09%。

为缓解债务压力,去年曲江文旅转让了西安曲江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西安山河景区运营管理服务有限公司51%股权、西安曲江唐邑投资有限公司40%股权及1.67亿元债权,并且曲江文旅股权还被三次挂牌拍卖,涉及5640.57万股,不过最终这三次拍卖都没有成交,多次拍卖背后实则是债权人持续施压的手段。

无独有偶,今年5月曲江文旅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西安曲江旅游投资集团(持有的1.145亿股公司股份遭遇司法冻结、轮候冻结及司法标记。

张家界:张家界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张家界”)作为张家界景区的经营方,被誉为“山水旅游第一股”,可惜曾经的第一如今举步维艰。

虽然张家界时不时登上社交平台热搜榜单,但旅游市场的热闹,与张家界无关,从2020年到2024年,张家界扣非净利润分别亏损1.11亿元、1.44亿元、2.71亿元、2.40亿元、5.82亿元,合计亏损约13.48亿元。

因无法偿还债务,去年张家界向法院申请重整,截至今年2月12日,共有47家意向投资人提交正式报名材料,并足额缴纳报名保证金。后因种种原因,张家界中院根据管理人申请等,将该公司预重整期两次延期至今年7月16日。

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张家界营业收入5898.93万元,同比增长0.64%。净亏损3124.75万元,亏损收窄,张家界表示主要系本期销售费用及财务费用减少所致,不过张家界的资产负债率还在继续攀升,截至2025年3月末,张家界总资产为20.77亿元,总负债为18.19亿元,净资产为2.59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87.55%,远高于同期行业可比公司21.14%的平均水平。

今年4月张家界的股票简称变更为“ST张家界”,正式被贴上退市风险警示标签。

桂林旅游:在大家印象中“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桂林旅游”)作为广西第一家旅游类上市公司,拥有两江四湖、银子岩、龙胜温泉、丰鱼岩、资江天门山景区等优质资源的经营权。

在市场游客逐年攀升之际,按理说桂林旅游营收利润应该“‌芝麻开花节节高”,但4月份“桂林旅游累计亏损10亿”的话题却冲上了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据其财报,从2020年至2024年,桂林旅游分别亏损2.66 亿元、2.13 亿元、2.82 亿元、0.16 亿元、2.04 亿元,总共亏损约 9.49 亿元。

今年一季度,桂林旅游营收约为8262.71万元,同比降低6.63%,净亏损约为1308.04万元,在上次发布的文章《5年亏损近10亿,桂林旅游怎么了》留言中,也有诸多网友吐槽其基础设施不便。

以上三家旅企拥有的都是顶级旅游资源,为何“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文旅市场繁荣背后

旅游企业的困境

模式单一:门票依赖,运营成本高

传统“圈景售票”模式在消费升级时代遭遇严峻挑战。当游客偏好转向深度体验、个性消费时,单一门票经济显得脆弱且增长乏力。桂林旅游被游客诟病“基础设施不便”、商品服务同质化,正是其未能有效拓展二次消费场景的体现。

而曲江文旅的大唐不夜城虽然客流量大,但是日常运维费用、IP的研发费用等各项支出并不低,根据曲江文旅财报,2024年大唐不夜城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938.3万元,净利润仅23.53万元,并且大唐不夜城还不收门票,这意味着需要为景区拓展更多的餐饮、住宿、文创等消费场景,增加收入来源。

战略冒进:错判形势的扩张之殇

在行业上升期,多元化、业务扩张是大部分旅游企业的选择,当行业下行时,这些则变成了击中企业的“回旋镖”。

对张家界而言,大庸古城项目堪称战略转折点上的致命失误,该项目位于市中心黄金地段,天价土地成本(截至2016年底投资10.4亿中土地费高达9.85亿)埋下沉重债务隐患,加之大规模“去旧改新”策略拆毁老城区历史街区,不仅耗资巨大,更摧毁了原生的生活韵味与文化根基,使古城失去灵魂。并且项目推进一波三折,直至2021年6月才试运营,又恰逢疫情重创,客流惨淡、招商困难,陷入恶性循环,是导致张家界连续巨亏的核心原因。

桂林旅游同样饱尝战略失误苦果。2013年斥巨资(收购2590万+增资7000万)投入罗山湖体育休闲项目,却因配套土地问题于2015年停工至今,不仅毫无营收还需持续投入维护,最终在2024年被迫计提减值1.04亿元。同年收购桂圳投资置业65%股权开发“天之泰”项目,又因原股东违约导致大厦长期空置,预期利润化为泡影,反成负担。

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原因就是长达三年的疫情冲击,让依赖现金流的旅游企业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即使游客回归,收入回升,高昂的利息支出、到期债务本金仍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曲江文旅78.09%、张家界87.55%的惊人资产负债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凸显其财务结构的脆弱性。曲江文旅被迫变卖资产、股权遭拍卖,张家界走向司法重整,均是债务压力下的无奈之举。

文旅行业数据层面的“爆火”,掩盖不了部分头部企业深陷困境的现实。沉重的历史债务、关键战略失误、单一的收入模式以及创新的相对滞后,共同导致了“顶级资源,经营困局”的悖论,这说明文旅行业依赖资源禀赋“躺赢”的时代已然终结,盲目扩张与低效投资最终只会一地鸡毛。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内容资料来源于wind以及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作分享使用,不涉及商业范畴,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