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载梦 飘入丽江古城播撒普法种子

民风民俗 19 0

当高校智慧化作轻盈的“蒲公英”,红领巾少年变身法治传播的使者,一场别开生面的普法实践在丽江福慧学校悄然绽放。近日,云南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联合丽江市古城区委政法委、区教育体育局,以“蒲公英—红领巾”普法项目为依托,在福慧学校播撒法治种子,让法治嫩芽破土生长,奏响普法教育的新乐章。

普法课堂燃星火

推开三年级(2)班的教室门,宣讲员手持鲜艳的小国旗走进课堂,一场别开生面的“国旗国徽探秘之旅”就此展开。当讲到“升国旗时要立正行注目礼”,全班同学挺直腰板,模仿升旗场景;看到“破损的国旗要及时更换”的演示,学生纷纷点头。这是5月13日至15日,“蒲公英—红领巾”普法宣讲团成员走进福慧学校的一个缩影。

从国旗法、国徽法的庄严,到防校园欺凌、隐私权保护的实用;从交通安全的规范,到网络安全的警示,宣讲员采用“知识导入+案例讲解+互动问答+情景模拟”的形式,让法律知识“活”起来。

课堂上,学生时而全神贯注聆听案例,时而踊跃举手参与模拟演练,现场气氛热烈。面对学生提出关于生活中的法律困惑,宣讲员耐心解答,让法治的星火在互动中越燃越亮。

校地同心绘蓝图

5月14日,古城区校园普法强基“蒲公英—红领巾”普法队伍建设启动仪式暨座谈会在福慧学校举行。

活动现场,云南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党委书记周海涛与古城区教育体育局局长和晓军共同签署合作协议,一纸契约承载着校地双方对校园普法的期待。随后的授牌仪式上,普法工作队正式入驻校园,标志着一支专业、长效的法治教育力量扎根福慧学校。

座谈会中,围绕校园普法的难点与创新路径,各方展开深入探讨。古城区委政法委副书记许磊率先发言:“青少年法治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线,我们希望通过‘蒲公英—红领巾’普法项目,将法律知识转化为学生听得懂、记得住的故事,让法治意识真正入脑入心。”

云南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杞梅揭秘项目四大“核心密码”,即以短时高频、碎片化渗透的方式,让法律知识如蒲公英种子随风潜入童心;通过场景化内容设计,将法律条文转化为校园生活的身边事;借助组织化赋能,将普法深度融入课堂教学;依据学生认知差异,实施阶梯式推进,定制专属普法的“成长套餐”。

普法新苗初长成

5月15日,福慧学校142名学生迎来一场特别的“蜕变”——他们被选拔为“小蒲公英普法宣讲员”,开启法治传播之旅。

培训会上,杞梅及其团队成员倾囊相授,从青少年普法技巧到校园常见法律问题的应对方法,生动讲解让法律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培训结束后,杞梅为小宣讲员颁发荣誉证书,鼓励大家积极投身校园普法。团队成员汪宏武带来的普法宣讲示范,更是让小宣讲员直观感受到法律宣讲的魅力。

“原来,普法这么有趣,我也要把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同学们。”一名小宣讲员兴奋地说。接过证书那一刻,法治的责任与使命,悄然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

法治教育如春风化雨,悄然滋养童心。随着“蒲公英—红领巾”普法项目在福慧学校落地生根,法治的种子破土生长。下一步,这支由高校师生与红领巾少年组成的队伍,将如蒲公英一般飞向更多校园,播撒普法种子,培育知法守法的新时代少年。

记者 姜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