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旌德:农文旅融合让乡村旅游玩出“新花样”

旅游资讯 9 0

10月23日,只见一辆大卡车托运着一栋房屋驶入旌德县兴隆镇三山村,“这就是我们村的移动咖啡屋!以后在三山,一样可以优雅地喝咖啡。”三山村党总支书记倪海超指着身后的“大物件”说道。

近年来,兴隆镇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立足三山村特色产业和资源禀赋,充分利用艺术乡村做好“结合文章”,将基础设施和农文旅融合发展紧密结合,为当地农业带来蓬勃生机,也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典范。

扮靓乡村,让游客“有得看”

走进三山村,一座座朴素典雅的村屋错落有致;干净的“彩虹”柏油村道在茂密的绿化带中蜿蜒;波光粼粼的乌溪河,景色独具的牛栏岭,美轮美奂的兴隆梅园,错落有致的万亩梯田,移步皆是景,吸引众多游客打卡游玩……人文传统与自然风光交融出一幅村净、景美、人和的幸福乡村画卷。

“家乡近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啊!”在三山村生活了几十年的村民朱元富发出了由衷感叹,“现在村里民宿一家又一家,周边环境绿化、美化得不输城市,走在村里也不见半点垃圾,各家小菜园都整整齐齐的。”

近年来,三山村以发展特色旅游业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在乡村建设及治理上下了不少功夫,推动村庄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让村民在家门口尽享人居环境改善带来的生态福利。

为着力提升乡村的“颜值”与“气质”,三山村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积极清理村庄道路、巷道旁乱堆乱放的柴草杂物,整治临街、临路建筑立面,统一换成竹制围栏。同时,三山村不断提升村内基础设施水平,铺设了“彩虹”柏油村道,完成了整村绿化和道路亮化,提升了人居环境质量,优化了文旅产业基础,一个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富裕文明的“和美乡村”雏形显现。

精心策划,让游客“有得玩”

让游客“有得看”只是第一步,如何让游客有体验感才是乡村游的关键核心。“我们将村闲置多年的原湖田小学进行整合维修,依托艺术公社闲置房间建设‘致青春’旅舍、田园会客厅,打造成集创业办公、培训研学、餐饮住宿、商业零售于一体的服务空间。‘致青春’旅社有通铺、上下铺的团体房间型式可供选择。同时,湖田老粮站改造成村田里大食堂,可同时容纳100余人就餐。”三山村党总支书记倪海超介绍说。

通过美丽乡村的打造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三山村对乡村游进行了精心策划和周密筹划,打造特色乡村民宿、露天烧烤、乡村会客厅等多个文旅项目,补齐餐饮住宿配套设施缺口,同时,引进“村咖”,结合年轻人走出去“漫”生活的想法,将乡野演唱会、露天电影、烧烤BBQ、趣味研学有机结合,不断完善乡村旅游发展业态,成为受游客青睐的旅游地。

“每逢节假日,村里总能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让我们这个小山村热闹了起来,人气也带来了财气。”村田里民宿负责人徐飞虎兴奋地说,发展乡村旅游,不仅盘活了村中闲置房屋、土地等“沉睡”资源,更为村集体带来租金和分红收入,发展民宿、餐饮产业后,还吸纳了村民就业,通过“旅游+特色农业”,还可促进村里的农产品销售,带动村子发展振兴,让越来越多村民的腰包鼓起来。

“我们以前怎么能想象在自己村打工就能有稳定的收入,我现在在村里开的民宿打扫卫生,每个月有2000元左右的工资,也参与到家乡的发展中来,每天都感到开心和满足。”说起现在的三山村,村民余群英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节庆引流,让游客“走进来”

“皖南星7天田园艺术节”、“梅园踏春”、开犁节暨农耕文化摄影节、“艺术乡村迎双节”村田舞台、“夜游村田里”、“后备箱文创商品展销”、“和美乡村健康跑”……近年来,兴隆镇积极探索节庆经济模式,以当地自然风光为媒,以节庆搭平台,打造文旅融合新高地,不断焕发节庆活动新活力,让活动成为助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畅游兴隆镇,不断将镇域旅游推向新的热度。

依托节庆活动,兴隆镇做好流量文章,推出荷花宴、研学游、红色游等文旅产品,利用彩色墙绘、废弃轮胎、特色地标指示牌、卡通人物等打造多处网红打卡地,串联起亮点多多、好玩、好吃的精彩内容,以新模式、新体验、新空间演绎文旅融合的发展成果,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文旅体验。一批又一批游客暂别都市的喧嚣来到这里共赴山水之乐,品味“慢生活”带来的别样体验。

“下一步,我镇将坚持打好‘农文旅融合牌’,将资源变资产,‘包袱’变财富。通过强基础、搭平台、育载体,不断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发展‘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助推我镇产业向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综合发展。以‘旅游+农业’的融合新业态,围绕‘全域化、品质化、现代化、高质量’的发展需求,为全面融入‘大黄山’增添动力,推动群众稳定增收。”兴隆镇党委书记陈静说道。(陈先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