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力文 通讯员 夏泽辉
《黑神话:悟空》游戏的爆火,给隰县小西天带来了巨大流量。10月8日,灵宝市文广旅局官宣灵宝“小西天”——竹林寺。此举在获得一大波流量的同时,也不经意揭开了这座深山古刹的神秘面纱,寺中精美的神龛与壁画,更是吸引了广大网友好奇的目光。近日,本报记者专程到竹林寺进行采访。
风景优美的竹林寺 资料图
深山古刹 历史悠久
竹林寺位于灵宝市故县镇进家村南部的小秦岭脚下,西望亚武山,东临汉山,海拔约780米,四周群峰层叠、竹林苍翠、环境清幽,宛如世外桃源。寺庙原名郎居寺,俗称菩萨殿、菩萨堂。由于历史悠久,至今已无人能说出具体建造时间,但通过寺中现存的两块石碑可窥一斑。一碑为清代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立的公示碑,记述了从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至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期间,寺庙的土地拥有情况。据碑文记载,原在乾隆十年(公元1745)曾立碑清晰记录了土地四至情况,至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十二月间,石碑不知为何被损坏。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四月,在重修献殿三间、山门三间的同时,阌乡县十社同意重新立碑,以记录寺庙的土地拥有情况。另一碑为《重修菩萨殿碑记》,清代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立,记述了十社民众募集资金重修菩萨殿,并改变寺庙朝向的事情。
根据公示碑所述,竹林寺始建于永昌元年。据悉,历史上使用“永昌”年号的有三人,分别为晋元帝司马睿(公元322年至323年2月),唐睿宗李旦(公元689年正月至十一月)和明代李自成(公元1644年至1645年5月)。据竹林寺主持释延远介绍,竹林寺后山现残存有北魏时期的石窟造像,因此推测竹林寺始建于唐朝,按此算来,竹林寺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据记载,清代的竹林寺规模宏大,土地面积百余亩,与今日不可同日而语。关于竹林寺的朝向还有一段逸闻,清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阌乡县主将寺院由坐北向南改为坐南向北,并改菩萨殿名为救苦殿。近200年后,当地人又一致同意将寺庙恢复为坐北向南,但救苦殿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神龛正面全景 资料图
文物精美 叹为观止
现今的竹林寺为一进式四合院,是近年来逐步扩建而成。院内仅存一座清代硬山顶建筑即是救苦殿,殿内的神龛和壁画是镇寺之宝。
神龛位于大殿中部,高5.3米,宽3.3米,为仿宋风格重檐楼阁式木建筑,面阔五间,梯级四层布局,上三层正面每层有5个小龛,共计15龛,侧面也有若干小龛,原龛内造像均已不存;现主龛内供奉千手观音,为现代重塑。神龛正面底层为6扇雕花门窗,中间两扇可开合,正面两根立柱上有金字楹联一对:“代天广化雨,大地赖生成。”整座神龛以黑漆铺底,其上以金彩、红绿彩绘制各种团花及羽人,雕栏斗拱、垂檐挑梁、窗棂门面极其繁复华丽,风格浓郁,观者无不叹服。从建造风格和保存状况推测,神龛应建于明清时期,该神龛目前在国内罕见,现已被列为河南省二级不可移动文物。
壁画人物栩栩如生、动感十足 夏泽辉/摄
在神龛东西两侧,各有两幅漆画,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南方增长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合称“四大天王”。四天王神态各异,不怒自威。据专业人士分析,四天王壁画形态、画法各有不同,存在多次覆盖修补痕迹,应出自不同时期不同画师的手笔,尤其是南方增长天王的面部线条简约,刻画庄严,作画时间可能较早。
救苦殿内墙上的壁画也是一绝。从人物形象看,绘制的是封神演义中阐教大战截教,大破诛仙阵的故事。其中有一气化三清的太上老君、鹰嘴双翼的雷震子、脚踩风火轮的哪吒、骑四不相的姜子牙等约30位神话人物,其坐骑与法器各不相同,所有人均为战斗姿态,或腾云驾雾施展法术,或高举武器冲锋,或伏兵山谷埋伏,动感十足、栩栩如生,令观者身临其境。壁画的绘画手法以素色线描为主,人物衣着部分施淡墨,兼工兼写,线条流畅、衣带生风,人物面部细节刻画毫发毕现。按壁画风格推测,可能绘制于清早期。一般来说,道教人物壁画不应出现在佛教寺院内,但这个奇特的现象,也许从侧面反映了古时当地人佛道融合一体的宗教观。
历经沧桑的救苦殿 夏泽辉/摄
保护有力 声名渐显
竹林寺历史上经历多次修缮,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和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分别进行大修,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再次大修。2009年,在僧人释延慈、释延远的主导下,在三门峡、灵宝市各级政府及社会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寺庙又经历殿堂建设、环境改善和文化建设,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并恢复了传统古庙会。此外,因寺庙四周竹林环绕,溪流潺潺,自然风光清新宜人,且交通条件便利,近年来,不断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灵宝文旅’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的相关推广文章、视频目前浏览量累计已超2万人次,这大大增加了竹林寺的曝光度,也吸引了很多年轻群体的关注,希望未来有更多人来参观了解这一历史文化遗产。”灵宝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