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画引爆一个展览的参观热,一座馆拉升一座城市的文旅热——从国庆假期至今,曾亮相今年央视秋晚的“国宝”——宋代的《瑞鹤图》便点燃了辽宁省博物馆的热度,且持续升温,热力十足。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了解到,每天一大早,馆外便排起长龙,馆内则是人头攒动。10月28日,将是《瑞鹤图》展出的最后一天,因此,辽博决定临时调整周一闭馆的惯例,这个周一正常开馆,让更多人亲眼目睹《瑞鹤图》的魅力所在。
昨日,记者走进辽博看到,在“山河与共——辽金历史文化主题文物展”的展厅内,等候欣赏这幅宋徽宗亲笔所绘的《瑞鹤图》的长队如龙,其中,很多观众都是坐高铁、乘飞机专程赶来的。“排队一小时,看画两分钟,但也值得!这幅真迹太美了,确实不虚此行!”专程从北京来辽博看展的高女士虽然只是匆匆看了几眼《瑞鹤图》就被挤了出来,但她依然兴奋不已,“听说这幅画马上就要撤掉了,我和朋友赶早坐动车来的,正好参观完再逛逛沈阳。”在排队过程中,一对年轻情侣一边录着视频一边等候观赏,“以前在画册中见过这幅图,这次能来一睹国宝的真容,特别激动。”女孩小孙说。
记者了解到,从国庆假期至今,由《瑞鹤图》引发的观展热持续升温。数据显示,国庆节期间,辽博共接待观众15.9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1.82%,再创历史新高。开展近一个月以来,辽博更是迎来“泼天流量”。而与《瑞鹤图》同步火起来、热起来的还有文创产品。记者看到,一款围绕《瑞鹤图》设计的卷轴冰箱贴火爆出圈,不少观众表示,要把“国宝”带回家。
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张力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瑞鹤图》是时隔4年再度亮相辽博,“《瑞鹤图》之所以出现在此次辽金文物展中,是因为历史上辽金两朝在政治、经济制度上充分借鉴和吸收了隋唐以来的中原传统。金朝的皇帝金章宗完颜璟就仿照宋徽宗的‘瘦金体’习字书写。我们的展板中还介绍,一件山西大同出土的金代罗地织绣氅衣上,也可以看到与《瑞鹤图》一样的仙鹤纹饰。这说明,辽金文化深受宋文化影响。这些文化上的借鉴与吸收,观众都能在展览现场的文物上看到。”
“宋徽宗一生绘画作品众多,流传至今全球可能仅有包括《瑞鹤图》在内的三件作品为其亲笔所作。”张力表示,《瑞鹤图》早已不是一幅画作这么简单,而是集诗文、书法、绘画于一体的传世之作,“《瑞鹤图》构图一改常规花鸟画的传统方法,让花鸟和风景相结合。画面三分之二处是布满天空的飞鹤,三分之一则是露出的宣德门的一线屋檐,既反衬出群鹤高翔,又赋予画面故事情节,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次大胆尝试。绘画技法也十分精妙,图中群鹤如云似雾,姿态百变,各具特色。卷后更有瘦金体的题记及诗,挺劲爽利,意度天成,媚丽之气溢出字里行间,实为赵佶难得一见的诗、书、画俱佳的‘御笔画’。”
张力告诉记者,《瑞鹤图》曾于清乾隆年间纳入皇家收藏,备受诸帝珍爱。清朝灭亡后,《瑞鹤图》被末代皇帝溥仪偷运出宫。1945年,溥仪在沈阳被俘获,《瑞鹤图》被我军收缴,成为辽宁省博物馆如今的镇馆之宝之一。“可以说,《瑞鹤图》见证了宋、元、明、清几代王朝的兴盛覆亡,是历史的珍宝,更是收藏的传奇。”
记者了解到,今日将是《瑞鹤图》展出的最后一天,随后这件国宝级文物将进入“休眠期”。随着《瑞鹤图》的撤展,金代绘画名作杨微的《二骏图》将隆重登场,以其雄浑气势与细腻传神为“山河与共——辽金历史文化主题文物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光彩。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周一,为了更好地满足游客的观展需求,让更多观众亲眼目睹《瑞鹤图》,辽宁省博物馆将不闭馆,游客朋友可免预约进行参观。当然,如果您不能走进展馆,也可在云端与策展人相约。今晚6点,展览策展人将在小红书平台“辽博雅集”账号为大家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直播盛宴。此次直播将围绕“山河与共——辽金历史文化主题文物展”,带观众走进辽金文化的艺术世界,不仅可以近距离看到《瑞鹤图》,还能带您揭开《二骏图》的神秘面纱,解读这幅作品背后蕴含的历史故事。
除了《瑞鹤图》,此次“辽金历史文化主题文物展”还有诸多值得一看的国宝级文物,包括辽博馆藏《辽山弈候约图》《辽竹雀双兔图》、辽青瓷飞鱼形水盂、金白釉黑花葫芦形倒流壶等,还有朝阳市北塔博物馆藏辽波斯玻璃瓶、山西博物院藏金代二十四孝故事陶塑等。而今年年末,辽博还将为观众呈现两个年度特展,分别为《敦煌文献特展》与《丰神有仪——辽宁省博物馆藏古代人物画展》,同样值得期待。
为了一个展,奔赴一座城。随着“伴着观展来旅游”已成为推动新时期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的强大引擎,沈阳各大文博场馆正在持续上新,期待与八方来客实现“双向奔赴”。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怀烨
编辑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