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海南这些路名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旅游资讯 11 0

编者按: 七十五载风雨兼程,神州大地沧桑巨变。在海南这块热土之上,每一次发展跃进,每一寸进步痕迹,都被融入一条条道路、一个个村落的命名中。地名,既是地理的标识,也是时间的刻度,更是文化的载体。在不断更迭与创新的过程中,它们见证了海南的发展轨迹,凝结着无数人的心血与期待。本期海南周刊封面推出《地之名》,带你回溯地名里的海南记忆!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梁君穷

75年,山河巨变,仿若换了人间。

其间,琼岛一次次嬗变的轨迹,深深地融入大街小巷、交通路网之中。而路名的变迁,犹如一部生动的史书,记录着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与蓬勃发展。

在城市,路名是文化名片,观一路名,如读一书,可知城市的气质和性格;在乡村,路名是乡愁载体,听一路名,如赏一大戏,可感乡村的生活美学与历史民俗。

以路之名,拓印时代脚步,让我们通过一个个路名,回到那些历史片段中。

20世纪五十年代 洋溢改天换地的豪情

相信你一定去过新华路,如果没有,那解放路呢?

如果说一条路是一段流动的历史,那遍布全国大中小城市的解放路、新华路、红旗路,就是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时代注脚。

沿着陵河走入陵水黎族自治县的老街巷中,在热闹的人来车往中,“解放路”的路牌清晰可见。“这里在解放前分为瓦灶街、打铁街、华生街等几条街道,海南解放后才统称解放路。”陵水黎族自治县博物馆馆长陈奋飞讲述。

其实,海口、三亚、儋州、东方、五指山等市县,都有一条解放路。海口的解放路在海南解放前叫永乐街,1952年打通至博爱路后命名为解放东路;1955年,解放东路从新华路向西延至龙华路,称解放西路。

全国各地的解放路,都是为了庆祝中国人民得到解放而命名,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重要印记之一。

在海南,各地的解放路几乎都是上世纪50年代后各市县第一批兴起的最热闹的商业街道,它们已成为展现海南70多年沧桑巨变的生动窗口,行走在解放路,就如唱针划过老唱片,演绎出一段“光阴的故事”。

其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海口的许多道路都迎来改名潮。1951年,海口对全市19条主要道路进行了重新命名,一些具有浓厚封建色彩或殖民意味的路名被摒弃。此外,城区的扩大也让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路名得以出现,如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人民路、和平路等。

大同路是海口市区内的主干道之一。然而这条路的几次地名变更却记载着海口一段特殊的历史。1952年,小巷被扩建成了街道,并取名为大同路。所谓“大同”,是我国古人所提出的一种理想社会,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为“大同世界”。

不管是“大同”还是“解放”,都折射了那个年代的特征,洋溢着一股改天换地的豪情,那是一个民族振奋时代所留下的烙印。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写下改革奋进的注脚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于海南而言是波澜壮阔的二十年。无论是改革开放的浪潮,还是建省办经济特区的时代机遇,都造就了特定的时代景观,如“十万人才下海南”。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海南许多地方道路建设迎来了高潮,特别是伴随着工业园区的开发,一条条宽阔的水泥路、柏油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回,名字自然要跟上。

离海口市金盘片区不远处的南海大道,在建成之初,叫工业大道。

“工业大道”,顾名思义,与工业相关,那个年代走在工业大道上的人们,迫切想通过发展工业,改变物资匮乏、落后的局面,也改变自己一生的命运。

不知道当年下海南的十万人才中,曾有多少人到过金盘。但1988年金盘工业开发区奠基,确实使这里成为一片热土。其后数年各类内外资企业纷至沓来。据统计,到了1994年,金盘工业开发区内有大小工厂120家。

大概也在这时候,长2.1公里、宽100米的金盘中段工业大道建成,也便是后来的南海大道。

如今,走在金盘坡上,我们还能从“建设路”“建设一横路”“建设二横路”这些路名中,感受到那个时代建设的热情。城市和工业区发展得太快,人们还来不及好好想名字,暂把“一路”“二路”“三路”这些系列号用上。

如1992年后,海口对185条主要街道重新命名,其中属于开发区道路的,主要根据地理要素,按照系列化和序列化的要求进行命名,如海甸开发区以“海系列”命名了海达路、海景路、海虹路、海昌路、海甸一至五路等。

那个年代的海南,道路名称的变化不仅仅是一种标识的更新,更是一种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1世纪初 站在旅游业的时代风口

地名的命名既是文化现象,又与时代息息相关。站在时代的风口,有时候连名字都能“吹跑”。

别不信,2002年,海口市对部分道路名称进行更改。其中就有机场路改为了今天所见的蓝天路。

时代的这阵风是怎么吹起来的?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海口大英山机场曾是海南对外联系的重要空中桥梁。但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在市区里的机场很快成为了发展的限制。于是大英山机场最终被废弃,美兰机场开始新建。

1999年5月,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建成通航,大英山机场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后来,为了避免人们混淆新旧机场,旁边的“机场路”就改名成了现在的蓝天路。

而那个曾在2002年举办张学友演唱会的老机场,后来也被改为了道路,也就是如今繁华的国兴大道。

进入21世纪,海南更明显的风口是旅游业。

如今,三亚市有一条美丽的主干道名为凤凰路,两侧绿树成荫,串联起三亚南北两端。而“凤凰”二字又十分雅致,与三亚旅游城市的身份十分契合。但许多老三亚人知道,刚开始凤凰路不叫凤凰路,而是叫二环路,仿佛都市白领“Lucy”有个曾用名叫“翠花”。

后来,为了契合“凤舞天涯”的旅游形象定位,二环路改名为凤凰路,同样的还有凤凰岛、凤凰镇、凤凰机场等“凤”字系列地名。

在海口市2002年的道路改名中,可以窥见旅游业正成为海南产业的新宠儿。这次改名中为了突出海口的滨海特色,将工业大道改为南海大道,将机场西路和机场路改为蓝天路,将南航西路改为南沙路等。光听路名,就仿佛置身于碧海蓝天的海岛。

同样的还有2008年,三亚扩建城市主干道亨新路后改名“吉阳大道”,“吉阳”既是三亚的旧称,寓意也更为喜庆,有吉祥朝阳之意,比之“亨新”更符合旅游城市的气质。

自贸港建设时期 诗意名字彰显文化自信

路名,不仅是导航上纵横交错的回家之路,也是心灵中源远流长的归乡之路。

近年来,随着自贸港的发展,城乡各处新修的道路也越来越多。其中不少新路名,植根深厚的文化,穿越漫长的历史,展现出海南独特的气质和魅力。

三亚崖州湾畔,短短几年间已发生巨大的变化,一座科技新城正在宁远河下游平原崛起。远眺之下,阡陌纵横,如同棋盘上的经纬线。

有路,便需有名。2021年,崖州区对崖州湾部分道路命名,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引入不少当地文化元素,彰显文化自信。

“钟芳路”就是引用了明代“岭南巨儒”钟芳的名字。钟芳出生于崖州水南村,官至户部右侍郎。他学问精深,时人称他“为学博极而精,虽律历医卜之书,靡不贯通”。

崖州湾科技城汇聚了一众高校,崖州区科技城中道路以钟芳的名字命名,可谓十分适宜,既有本土文化气息,又能鼓励学子向钟芳刻苦钻研学问的精神学习。

在1988年的海口大同路上,一群马拉松运动员奔跑着,展现了毅力与坚韧的精神。资料图

此外,还有鉴真路、溪北路等。“鉴真”便是唐代东渡日本的鉴真和尚,他曾来到三亚,并促进当地的文化发展。“溪北”则取名于溪北书院,该书院建于清光绪十九年,是海南清末著名书院之一。

无独有偶,2023年,海口市民政局制定江东新区总部经济区(生态CBD)道路命名方案,其中22条道路采取核心词结合数字序列化的方式命名,核心词主要从苏东坡、丘濬等人的诗文中选取。

苏东坡的名气无需多言,他曾寄居海南三年,留下众多诗文,促进了当地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丘濬则是明代海南走出去的一代名臣。二人都是海南文化的代表性人物,弘扬东坡文化与丘濬文化,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大有裨益。

这22条道路中有瀛海路,该路毗邻大海,“瀛海”二字取自苏轼《在儋耳书》“天地在积水之中,九州在大瀛海中”,既富有诗意,也是名副其实。

又有云海路,路名取自丘濬《送冯副使士定之广东宪台 其三》“家在天南地尽头,白云归处海悠悠”。这个路名既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也暗含丘濬的思乡之情,体现乡愁意蕴。

从这些地名中我们不难看出,路名是地理标志,也是文化符号,地名可以新造,但文化却难以复制。只有兼顾科学性与艺术性,将实用价值与美学价值相统一,才能找到创新的命名思路,才能让路名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

标签: 海南 路名 钟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