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乌鲁木齐天气渐凉,寒意十足,但位于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的新疆国际大巴扎游人如织,各地游客在此观光、游览、购物。“马上逛巴扎”、“我在大巴扎过中秋”、欢度国庆“快闪”…… 今年以来,乌鲁木齐市大巴扎景区综合服务中心开展了系列活动,通过将各种传统节日和沉浸式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各地游客感受到大巴扎的热闹和繁华,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新疆国际大巴扎,是集文化、商贸、美食、文创于一体的世界级规模的巴扎,被称为“新疆之窗”“中亚之窗”。乌鲁木齐大巴扎景区综合服务中心承担着景区的日常管理、综合协调、规范化服务等职能,“我们中心用文旅融合的方式,通过打造文化交汇圈、共同富裕圈、各民族朋友圈这3个‘圈’,绘就出民族团结的新画卷。”该中心党支部书记冯坚说。
多元文化碰撞“破圈”
10月1日,新疆国际大巴扎国庆版开街仪式正式开始,伴随着喜庆的音乐,身穿民族服饰的演员们为大家展示多民族舞蹈,欢快的民族歌舞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市民驻足。
据介绍,乌鲁木齐大巴扎景区综合服务中心通过构建“街道党工委—商圈党委—基层党支部—党员商户”四级组织架构,打造特色街区彰显文化特色,先后打造了大巴扎宴会厅、第一观光塔等新疆特色建筑,引进了民族乐器制作、毛皮画、皮雕等国家和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开展了婚俗文化秀、天马巡街、戏曲进景区等文体活动,让游客在游、逛、购、赏的同时,充分感受新疆各民族多元文化的独特魅力。
扑面而来的烤馕、烤肉的香味,琳琅满目的地毯、丝绸、银饰等商品,漫步在乌鲁木齐大巴扎景区,感受到的是开放、繁荣、多彩,以及多元文化的碰撞。景区还设有歌舞演艺、非遗剪纸、手工刺绣等互动活动,为游客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这种参与感和互动性,不仅大大增强了游客的游乐体验,更使其深入感受到其中的文化内涵,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冯坚说。
文化的“破圈”,也令大巴扎景区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今年1月至8月,景区接待游客2100万人次,同比增长29.1%,单日最高游客接待量达到20万人次。
创新消费让“流量”变“留量”
“每天的游客都很多,生意好到忙不过来。”国庆长假,在大巴扎景区步行街开烤鱼店的阿卜杜力木感受到了发展带来的红利,来自和田地区墨玉县的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一家人在乌鲁木齐扎了根。
乌鲁木齐大巴扎景区现有商户1443家,包括汉族、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等16个民族的商户在此经营。据介绍,景区综合服务中心为各族创业者提供政策扶持、减免租金、发放小额贷款等,通过优化商业网点布局、优化营商环境等举措,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景区积极开展特色文化商品推介,配合开展“文化+旅游”“体育+旅游”等多种形式的文娱活动,旅游红利持续释放,实现景区平均日客流量5万人次,最多时日客流量达30万人次,好的经商环境和政策扶持让大巴扎的商户和居民共同受益,仅步行街就为周边居民新增500余个再就业岗位。
在这里,通过旅游带动消费、促进就业、增加收入的例子比比皆是,越来越多的各族群众在这里享受到旅游红利,改变了生活。
感受大家庭的温暖
今年国庆假期,在大巴扎景区经营手工铜器的商户苏来曼·麦麦提敏特别忙碌。他说,好生意有一半是他的好兄弟、商户张兴健的功劳。之前,苏来曼想换个位置好的店铺,但还差6万元,张兴健二话不说,解囊相助;去年,张兴健装修新店铺,人手不够,苏来曼让妻子看店,自己前去帮忙……兄弟心连心,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大巴扎景区,每天都上演着各族同胞亲如一家的故事。而这都是在大巴扎景区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结出的硕果。景区以“我们的节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组织动员辖区各族居民群众广泛开展,邻里节、“民族团结一家亲、携手徒步健康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以及参观美术展览、观看红色电影、寻找“56颗石榴籽”等活动,让各族群众在联谊交友、观光体验中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在这里,各族商户间相亲相爱,互帮互助的感人故事数不胜数,打造了各民族亲如一家的‘朋友圈’。”冯坚说,服务中心会经常通过“大巴扎之家”网络平台,推送商户们日常相处的温馨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