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
近年来,西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坚定文化自信,以文化城、以文化人,挖掘和传承西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西安因你而美”主题文明实践活动为统领,高质量推进城市文明建设,努力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让文明之花在古城大地盛放,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丰润道德滋养和强大精神力量。
深化思想引领
全面展现千年古都城市精神
西安这座千年古都,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迹众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西安的最大特色就是立足独特的历史文化地位和丰厚的文化资源禀赋,传承历史文化、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的源头活水,“以文化城、以文化人”,全面创建世界人文之都的文明新形态。
近年来,西安深化思想引领,不断开展各具特色的理想信念教育,让党的创新理论“声”入人心。广大市民群众思想觉悟得到提升,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西安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西安培育出“理润碑林”“蓝小宣”“未央前堂燕”等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品牌,“理响高陵”宣讲团获评中宣部“2023年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组建西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团和市区两级“秦人之星”道德典型宣讲团,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积极组织百姓名嘴、青年骨干、先进典型、乡土文化人才等,形成多层次理论传播队伍,构建四级宣讲体系,举办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师大赛,广泛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加强文物保护,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西安市委、市政府成立西安城墙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扛起历史责任、时代责任,心怀敬畏之心,汇聚各方力量,统筹一切资源,守护城市文化瑰宝。
古城墙、大雁塔、秦始皇陵兵马俑等著名景点,在保留历史原貌的同时,融入了现代科技元素,为游客带来沉浸式体验。如今,中国国家版本馆西安分馆、陕西考古博物馆建成开放,西安共建成各类型博物馆159座,“馆城融合、活力创新、人人共享”的规范化、现代化、多元化和国际化博物馆之城风貌日益彰显,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通过打造文艺精品,西安在精神文明建设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上实现新跨越。从“西安年·最中国”系列文化活动,到“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西安国际马拉松赛”等,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还融入了现代元素,让古老的城市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话剧《路遥》、电视剧《功勋》《装台》等6部作品获得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电影《音乐家》《树上有个好地方》获“华表奖”,《拨浪鼓咚咚响》获“金鸡奖”。电视剧《白鹿原》《那年花开月正圆》等5部作品获“飞天奖”“白玉兰奖”。
话剧《柳青》获文华大奖,儿童剧《二十四奶奶》在第二十六届塞尔维亚苏博蒂察国际儿童戏剧节上,斩获“最佳剧目大奖”和“最佳表演奖”。电视剧《大秦赋》《人生之路》等20余部作品在央视播出,成为“现象级”作品,“西安影视”的金字招牌在全国叫响。西安市深谙“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精髓,通过文化的力量,不仅提升了城市的软实力,还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以文化城
“诗意长安”日益深入人心
千年以降,西安仍是“一座可以吟着唐诗回家的城市”。在这座充满诗意的古城里,文化自信如同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滋养着每一寸土地,让西安的文化之树更加枝繁叶茂。
西安不仅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更在创新中寻求突破,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逐步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名片。
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西安以“传统节日文化+历史文化资源”模式,打造特色文化IP“我们的节日”主题示范活动。七夕节,在昆明池·七夕公园为身着传统华服的新人们举行一场浪漫的“水上汉韵集体婚礼”;端午节,在大唐西市为市民群众献上丰盛的“文化大餐”;重阳节,邀请老年朋友“城市漫步·‘益’起游园”,感受城市的文化发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示范活动“点燃”了千年古都的传统文化,形成了“我们的节日”打卡地。
网上流传着一段话:爱上西安有很多理由,可能是大唐不夜城的“不倒翁小姐姐”和“盛唐密盒”,是在西安城墙上看到的万家灯火,可能是“长安十二时辰”里的时空穿越,是永兴坊、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的“舌尖盛宴”。
这些文旅新IP正是西安打造品质化、现代化文旅之城的缩影,也带给了游客沉浸式体验文明西安的新感受。西安以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为引领,“文物+文旅”融合发展,集中力量推出一批彰显中国特色、代表西安形象、满足市场需求的文旅新IP。唐文化全景展示创新实践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最佳创新成果,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易俗社文化街区荣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西安,彰显城市生态文明。近年来,西安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根基,结合美丽中国、乡村振兴、文旅融合,通过“三河一山”等项目引领,大力建设公园、广场、绿地,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的“全国主要城市公园分布均好度排名”中西安跻身全国35座主要城市第一方阵。
以文化人
文明西安让市民自信又从容
文明润泽西安,也让这座城市总是爱意涌动。
2023年春节期间,一位江苏游客在离开前送给西安一束鲜花,感谢这座城市带给她的温暖,随后西安也再次向这位女孩发出诚挚邀请,期待未来再次“双向奔赴”。
西安的魅力,源于城市文明水平的提升和市民“人情味”的增强。如今,“西安因你而美”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已深入人心,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如花般在大街小巷绽放,文明之风正吹遍古城大地。
文明仿佛是一块磁石,深深吸引每个人崇德向善,汇聚起一城好人。近年来,西安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通过常态化培树宣传道德典型,涵养培育道德风尚,营造出“一城好人 德润西安”的社会氛围。“微光如炬——讲述西安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短视频平台及融媒体活动,聚焦100集100个身边好人,让每个人都能成为一束光,照亮他人,温暖城市。截至目前,西安市荣获全国道德模范5人、提名21人,陕西省道德模范61人、提名20人,西安道德模范62人、提名189人;入选中国好人154人(组),陕西好人281人(组),西安好人1061人(组),德行天下、见贤思齐、好人好报的社会风气在西安蔚然成风。
文明,提振起一座城市的精气神,也凝聚起振奋人心的强大力量。围绕“八个新突破”,西安以“三大提升”为抓手,着力打造更高水平“西安因你而美”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品牌。开展道德典型培育宣传、“跟我排”文明礼让、文明旅游、文明餐桌等十项活动,推出“西安因你而美”主题logo、12个系列公益广告和15类活动衍生品形象标识设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蓬勃开展。
西安叫响“乡风文明 美在西安”,通过理论宣讲“传”文明、时代新风“倡”文明、典型示范“树”文明、文艺活动“植”文明,以精神文明建设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蓝田“新婚礼”作为第四批全国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
西安从“外在美到内在美”“环境美到风尚美”“一处美到处处美”“一时美到时时美”全面提升,处处彰显古都西安的秦人精神与文明魅力。
文明是城市的幸福底色,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满足了市民群众对生活的新期待。西安聚焦“六强六化”工作法,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跃升,打造“长安有诗·文明有你”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品牌IP,组织开展理论宣讲“新诗篇”、文明风尚“新诗韵”、文化传承“新诗意”系列活动,以文化城、以文化人,推动形成“市级百场示范、区县千场联动”生动局面。
多维度整合资源,培育打造以陕历博、“八办”等为代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基地140个,广泛设立“微阵地”704个,组建20人以上规模的“8+N”志愿服务队伍1137支,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蓝田“新婚礼”、未央“初心志愿日”、阎良“红星讲堂”、临潼“秦小邻”等“一所一站一品牌”志愿服务项目,融入群众生活,取得良好成效。
文明互鉴
彰显国际化大都市独特魅力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2022年“中国—中亚西安峰会”顺利圆满举行,西安市积极落实峰会成果,连续两年举办丝绸之路(西安)国际传播大会,全球目光持续聚焦中国西安,这座蕴含着周秦汉唐辉煌成就的古都正依托历史走向世界舞台,焕发出新的活力。
为着力深化对外文明交流,西安创新性地策划了国际友人“走读西安”主题外宣沙龙活动,倾力打造西安“国际人文交流对话场”和“流动的城市会客厅”品牌,累计有40多个国家500余家海外主流媒体以多语种进行了报道,8亿全球读者线上“走读西安”。去年以来,策划举办丝绸之路(西安)国际传播大会,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位中外嘉宾开展深入交流研讨。
为着力讲好文明西安故事,今年8月,西安市成功承办《中国诗词大会》特别节目—《中秋诗会》专场活动,城市对外影响力持续提升。组织开展“千年古都·诗韵长安”“诗颂新时代·礼赞新征程”爱党爱国理论宣讲等系列活动,将文化自信渗透到群众生产生活,让市民赓续城市文脉、感受文明力量。“文明西安”微信公众号入选2024年中国精神文明网发布 100个“文明+”矩阵新媒体典型案例。
为着力塑造和提升西安文明古都的国际新形象,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活动和项目,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魅力更加彰显。近年来,西安相继举办鄠邑关中忙罢艺术节、雁塔国际桜花节、莲湖区“郑和碑”海上丝绸之路故事会、丝路青年打卡碑林、“中省市媒体莲湖行”等特色活动,生动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西安形象。
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
西安正以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坚定文化自信,致力于“以文化城、以文化人”,探索一条具有古都特色的文明发展之路,让每一位市民都能深切感受到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城市的温暖关怀,不断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迈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拓玲 实习生 次德吉
本文来自【西安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