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无锡江南古运河旅游度假区(以下简称“度假区”)重磅发布第一批“产业合伙人计划”:位于无锡运河之畔的南下塘、南长街、伯渎港、大窑路、崇安寺和惠山古镇六个区域的30处古建老宅集中发布“上架”,面向社会各界招募承担活化利用和运营保护的民间力量。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古建老宅活化利用,是非常好的尝试。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琦表示,我国不少古建老宅均属于国家产权,但政府和国资不能也不该“大包大揽”,引入社会力量是大势所趋。同时,社会资本具有逐利性,如何平衡好商业利用与保护传承的关系,让古建老宅实现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赢”?这是最大的难题。
△张文贞公祠
目的:民间力量参与古建老宅活化利用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此次推出的30处古建老宅中,有崇安寺景区标志性建筑崇安阁,有两家“省保”单位,惠山古镇张文贞祠和周濂溪祠,以清代、民国时期的古建老宅为主,面积段跨度很大,最小的仅为40平方米左右,最大的超过1000平方米,基本可以满足各类商业主体的各类需求。
在无锡,古运河畔的东林书院、钱锺书故居、无锡国专纪念馆等一大批古建老宅以及老厂房创新生活场景,共同构成了当地文旅产业的独特资源。这几年,无锡大力实施“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无锡县图书馆旧址“变身”钟书房、东林书院成了“书式生活”体验中心,国资企业为古建筑活化利用探索了不少新路径。
此次“产业合伙人”招募,意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古建老宅活化利用。无锡江南古运河旅游度假区管理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引入民间利用,发挥市场作用,推动文化传承与城市更新有机衔接、人文历史与经济发展交融互兴,真正实现古建老宅“活起来、用起来、传下去”,重塑再现古运河“经济之河、民生之河、文化之河”的时代光彩。
△崇安寺景区崇安阁
探索:“一宅一策”,保护情况作为续租重要依据
与“产业合伙人”招募一同公布的,还有“产业合伙人计划”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具体对产业合伙人的功能和业态提出七大类具体方向,分别为:功能性总部类、机构服务类、金融资本类、商协会类、“四新”(新经济、新业态、新消费、新场景)经济类、文化创意类和科技创新类。
《办法》还明确提出了招募工作的“全流程”规范,包括方案制定、基础改造、信息发布、挂牌招租和发展跟踪5个阶段,其中,招租方案“一宅一策”,方案需确定活化利用方式以及拟招引企业规模、经营指标等商务条件,明确对象资格、出租年限、保护修缮、安全管理、业态管理等硬性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为引导“产业合伙人”更好地参与并承担古建老宅的保护和传承责任。《办法》还明确:度假区加强与“产业合伙人”信息和资源共享,实时掌握企业运营状况、经济社会综合效益、古建老宅保护情况,并将评估结果作为“产业合伙人”享受相关政策和未来续租的重要依据。
△30处古建老宅基本信息
难点:如何平衡好商业利用与保护传承?
这几年,多地均在探索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古建老宅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模式与机制。今年5月,江苏南京市秦淮区老城南历史街区也发布过类似的“主理人”招募,同样旨在实现载体保护更新、多元利用和提质增效。“但由于保护和开发的双重属性,这项工作在招募规范、盈利模式、合作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的探索空间”。
周琦直言,古建老宅跟普通商业载体不同,一方面,开发利用中绝不能破坏和影响其安全性和完整性,这是古建老宅利用的“底线”;另一方面,在重重限制之下如何找准古建老宅的时代新功能和定位,并能让“产业合伙人”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同时兼顾古建老宅的社会文化价值,这并非易事,需要考验当局者的智慧和艺术。
“政府或国资企业应做好规范、守好‘底线’,同时也应给到社会力量足够的尝试空间。”周琦建议,在“产业合伙人”业态功能和运营模式方面,不必拘泥于现有的业态和仅承租的单一模式,让市场主体充分创新与尝试,让“子弹飞一会儿”,也许古建老宅的当代利用与保护会走出更多的可能性。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