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原州区被中国气象局授予“全国避暑旅游目的地”称号。
“童心向党‘艺’起向未来”原州区第二届少儿文化艺术节暨少儿文艺节目展演。 本报记者 郭小立 摄
10月28日,“秦声秦韵 原州有戏”原州区首届群众秦腔自乐班(折子戏)展演活动。
原州区打造历史文化游、城市休闲游、美丽乡村游3条精品旅游线路。
原州区历史文化悠久,是古代西北重镇和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原州区委宣传部提供)
原州区举办教体系统“行走的思政课·重走长征路”徒步实践活动。本报记者 郭小立 摄
文化名片
璀璨文化共诗篇
固原市原州区是远古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这里的历史可以追溯至3万年前,当时的原州地区已有人类活动踪迹。《诗经》《史记》等古代文献中都有记载,见证了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诗经》中“薄伐猃狁,至于大原”的诗句,描绘了这片土地的壮美,其中“大原”即原州,南北朝时期首次称原州,此名沿用至今。
昔日的原州是生机勃勃的丰腴之地,也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明代九边重镇之一,清朝同治年间升为直隶州。
如今的原州区,更是锦绣之地。
2002年,固原撤地设市,固原县撤销设立原州区。如今,清水河蜿蜒流淌,润泽这片土地;雄伟的六盘山如同天然屏障,守护这片沃土。山川河流见证着原州的历史与文化,诉说着千百年的辉煌。
2020年9月,原州区被授予“中国诗歌之乡”称号。“站在红旗飘飘的六盘山下,我们闻到千年的诗香,感受着古老而又温馨的大地气息。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诗意沃土,原州处处诗语花香。”中国诗歌学会原会长黄怒波说。
原州区的每一处古迹、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历史印记,诉说过往、贯穿古今。须弥山石窟的精美佛像,战国秦长城的雄伟遗迹,安西王府的辉煌往昔,都是历史的“见证者”。
原州区文化璀璨,焕发新时代活力;原州区历史厚重,见证沧桑巨变。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感受文化韵味,见证文化辉煌。
文化探析
锦绣生美景 原州载山河
文旅新境
文化和旅游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近年来,原州区坚持通过文化塑造旅游内涵,利用旅游彰显文化底蕴,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确定文旅产业“避暑胜地·锦绣原州”的形象定位。
9月26日,原州区官厅镇薛庄村“七星映像 百美薛庄”乡村振兴农文旅示范村正式开村。薛庄村位于原州区近郊,毗邻风景秀丽的沈家河湿地公园,享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村子里有宜居的村庄环境、高效智能的农业大棚和升级改造的旅游设施,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体验。”固原市美利达车行协会骑手李秀梅说。
作为宁夏首个“百美村庄”,薛庄村因地制宜,精心打造民宿、露营、沙滩市集等多种新业态,创新建立“三加二”乡创联盟、双“30”奖补等联农带农机制,为村庄发展引入市场、人才等核心要素。
薛庄村退役军人余鹏相中了乡村建设项目露营地。“看到薛庄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萌生了返乡创业的想法,和妻子一起经营露营地。”余鹏说,现在每天都有人来露营,月收入5000多元。今年截至目前,薛庄村的营业性收入达43万元,国庆节假期每日游客量均在1000人以上。
秋天的原州区开城镇双泉村仿佛一幅色彩斑斓的田园画卷。
2023年,原州区以建设生态文旅特色市集聚区为契机,引入宁夏宁苗生态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把双泉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村。
双泉村距离市区3公里,区位条件优越,近邻中庄水库和六盘山,生态环境良好。村里有千余棵百年古榆树和“左宗柳”、两眼千年古泉以及孟梁古城遗址,为双泉村增添了厚重的古韵。双泉村以其生态、地理等自然优势,成为原州区5个乡村旅游示范村之一,目前已打造成为集亲子娱乐、河谷露营和研学旅行于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
原州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官厅镇薛庄村和开城镇双泉村相继“开村”,加快形成“宿在原州”民宿聚居地。同时,组织开展原州区乡宴美食文化旅游节,通过筛选形成“乡宴食谱”。
2024年,原州区被中国气象局授予“全国避暑旅游目的地”称号。“原州区开发了红色文化、历史古迹、非遗传承、农耕体验4条研学线路,同时打造具有原州特色的历史文化游、城市休闲游、美丽乡村游3条精品旅游线路。”原州区文化旅游广电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10月,原州区共接待游客510.1万人次,实现旅游营业收入1.83亿元。
丝路回响
原州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秦汉时期置县设郡,北魏置高平镇,北周改为原州,明置固原卫,清代升为直隶州。这些历史的行政建制和军事设置,为原州区的农耕文化提供了发展的土壤。
原州区西北农耕博物馆是西北五省(区)唯一一家以农耕文化为展览内容的专业性博物馆。该馆以五省(区)农耕文化为主题,以西北农耕工具发展演变为主线,运用传统艺术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陈展方式,全面展示西北农耕发展历史。
该博物馆全方位展出农耕生产文化,观众通过农耕工具、汉字牌位和农业实景,直观感受古代农业文明。“在这里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勤劳,能看到传统农耕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依然闪耀着光芒。”湖南省怀化市游客张瓒被眼前的历史场景震撼,她说,这次参观不仅使她对西北农业历史有了深刻认识,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西北农耕博物馆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积极打造农耕体验、历史古迹、非遗传承等精品研学线路。“学生们在博物馆内深入学习西北地区的农耕文化和历史后,可前往邻近的冷凉蔬菜基地参与各种农事活动。”西北农耕博物馆馆长殷同东说。
宁夏境内的战国秦长城整体呈东北至西南走向,途经原州区,固原战国秦长城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战国秦长城之一。去年,固原市原州区战国秦长城博物馆正式开馆。
战国秦长城博物馆通过文物展示、专业人员讲解、音频重现、场景设置等方式,帮助人们全方位、多角度了解长城的文化历史。殷同东表示,战国秦长城博物馆旨在加强文物保护,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
今年截至目前,西北农耕博物馆和战国秦长城博物馆共接待参观者20.5万余人次。
精神熏陶
10月23日,原州区三营镇新三营村志正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田志正在拍摄乡村题材视频。
“这里的风土人情和古老建筑,以及那些被岁月雕琢的故事,都深深地吸引着我。通过拍摄视频传播,能让更多人了解并感受三营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乡村魅力。”田志正说。
20多年来,田志正的身影活跃在三营镇文化站的每个角落。现在的他不仅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更是一名对文化充满热忱的记录者。
田志正认为,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文化传承工作者,自己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要将本地的文化瑰宝和独特的精神风貌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目前,他在抖音平台已经发布450多条三营镇的视频,获得网友们的众多点赞。
近年来,原州区建设红色研学游精品线路,着力打造“红色吸引人、故事感动人、情景感染人”的红色文化旅游新亮点。
9月30日,原州区举办“行走的思政课·重走长征路”徒步实践活动,500多名师生代表参加。“红军战士的事迹鼓舞着我,无论是面对学习上的挑战还是生活中的困难,我都会像红军战士一样勇敢面对、坚持不懈。”第一次参加徒步活动的固原市第五中学八年级(2)班学生海玉梅说,通过这次活动,心灵受到了极大震撼。
原州区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重走长征行军路线,用脚步踏寻革命先辈的足迹,在沉浸式学习中深刻领悟长征精神,在“行走的思政课”中汲取永不懈怠的奋进力量,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
文化点评
锦绣山河书画卷
近日,2024“爱中华爱家乡”中国农民诗会走进原州暨原州区第五届六盘山诗歌节活动正式启动。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邬东璠教授在作《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实践探索》主旨发言时说,原州区拥有长征革命的红色资源,一代伟人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诗词中的“不到长城非好汉”,指的就是原州区的战国秦长城。同时,原州区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只要运用好、发挥好这些资源,就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六盘山下、清水河畔、须弥山巅,每一处都是一幅动人的自然画卷。“这些地方,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都让人流连忘返,赞叹不已。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幅锦绣,展现了中华大地的丰富多彩和深厚底蕴。”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学术顾问范迪安说。
“原州区是中国诗歌之乡,虽然我是第一次来这里,但和原州区的缘分,多年前在与原州区诗人的交往中就已经建立。”《新诗选》主编陈亮说。
文化自信
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近日,4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齐聚锦绣原州,参加原州区第五届六盘山诗歌节活动。“诗歌节不仅是一场文学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参加诗歌节活动的诗人们交流思想,分享创作经验。来自四川的一名诗人说,原州区诗歌节展现了原州区乡村文化的深厚底蕴。
深厚的文化积淀历经千年薪火相传,焕发出新的生机。原州区诗人、作家、画家扎根本土,用手中的笔描绘时代的精神图谱。
2015年,高丽君凭借《姑父和他的规矩》获得首届林非散文奖,她还曾获冰心散文奖、孙犁散文奖等各类奖项。“传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灵魂,它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还能为地区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目前担任固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的高丽君表示,她正挖掘和培育校园文化“种子”,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传承和弘扬原州区的历史文化。
近年来,原州区持续发挥文艺活动在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塑造民族精神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开展“清水河畔石榴红·同心共圆中国梦”“民族团结心连心·书画名家送温暖”等活动。
截至目前,原州区共有原州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9人、省级会员27人,诗人、文学爱好者近百人,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了大量诗歌、小说、散文作品,出版文集160余部,2人参加《诗刊》青春诗会、4人参加鲁迅文学院高研班、12人参加鲁迅文学院西海固作家研修班。20余人次获得宁夏文艺评奖诗歌奖、散文奖、朔方文学奖、孙犁散文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