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仪阳街道鱼山村:鱼山古韵焕新彩,农旅融合促振兴

旅游资讯 12 0

在肥城市仪阳街道,坐落着一个宛如世外桃源般远离尘嚣、风景如画的小村庄——鱼山村。这座历经六百载风雨沧桑的古村,在时代的浪潮中,正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焕发出崭新的姿态,描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变迁画卷。

发展伊始:破冰前行挑战重重

观念隔阂,人心不齐。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之初,鱼山村面临着诸多观念上的阻碍。许多村民长期习惯了传统的农耕生活,对于乡村旅游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前景缺乏足够认识。牛衍忠,一听说要改造自家的宅基地来发展民宿,心里就直打鼓,担心投入的钱打了水漂,不仅不积极配合,还一个劲儿地劝其他村民也别参与。这种观念上的滞后,给村 “两委”推动相关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使得各项规划难以顺利开展。

资金短缺,起步维艰。开展乡村振兴项目,资金的支持至关重要。然而,鱼山村在这方面却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无论是对宅基地进行回收整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规划开发旅游项目,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鱼山村的集体经济较为薄弱,根本无力承担如此庞大的开支。与此同时,在引入外部投资方面也困难重重,投资方对村庄的发展潜力以及投资回报存在诸多担忧,这使得资金问题一度成为制约鱼山村发展的瓶颈,严重阻碍了乡村振兴的步伐。

资源分散,整合不易。鱼山村虽拥有不少老旧宅基地和闲散土地等资源,但长期以来,这些资源处于闲置状态,缺乏有效的管理与整合。在整合过程中,涉及到众多复杂的产权归属和利益协调问题。例如,部分宅基地的权属存在争议,流转土地时村民对价格和使用方式也存在较大分歧。这些问题导致资源整合工作进展缓慢,难以迅速形成规模效应,无法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限制了村庄利用自身资源实现发展的可能性。

攻坚克难:党建引领真抓实干

党建铸魂,凝心聚力。面对重重困难,鱼山村深刻认识到组织振兴是推动乡村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村党支部通过部署开展 “五星” 支部创建等一系列活动,大力推行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赵衍君,是村里的老党员,他每天下班后就挨家挨户去串门,给村民们详细讲解村里发展旅游后能带来的好处,比如能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环境等等。在他的耐心劝说下,好几户原本持观望态度的村民都改变了想法。在党员们的引领下,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事业之中,凝聚起了强大的发展合力,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干部冲锋,表率示范。自2013年村民迁居鱼山新村后,村党支部便积极主动地引领“三资”清理和宅基地盘活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支部书记率先垂范,带头处理自家宅基地相关事宜,为村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两委”干部则实行责任包干制,离任干部也紧密配合,大家齐心协力,不辞辛劳地多次召开村民大会,与村民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村党支部成功收回了近90%的废旧宅基地,为乡村旅游的发展腾出了宝贵的空间,为后续的规划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规划先导,携手名企。村“两委”深知科学合理的规划对于村庄发展的重要性,于是对标先进地区,深入开展调研工作。尽管在引进北京唐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如与投资方的洽谈、合作细节的协商等诸多困难,但他们始终坚持不懈,积极努力地去克服。最终,成功引进该公司投资600万元编制完成旅游总体规划,打造了精品民宿、智慧桃园等一系列生态农业项目,开创了民宿旅游与生态农业深度融合的特色发展模式,为鱼山村的乡村振兴指明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强化资源整合,注入发展动力

古宅新生,营收激增。针对资源整合这一难题,鱼山村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村“两委”成员积极奔走协调各方利益,将96处老旧宅基地收归村集体。在此过程中,他们认真解决产权纠纷,与村民达成了合理的补偿协议。随后,北京唐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对闲置古院落进行修复保护并开发建设精品民宿。通过房屋租赁、民宿收入分红等方式,村集体每年实现增收达80万元。

同时,鱼山村还流转闲散土地,建成100亩采摘园,种植肥桃、草莓、樱桃等各类果蔬,这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还为民宿开发和采摘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进一步增加了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实现了资源的有效盘活与经济收益的提升。

人才回流,共建未来。为解决人才匮乏这一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鱼山村积极采取措施吸引人才回村。起初,吸引人才并非易事,村里为此积极改善创业环境,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了一批有理想、有能力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包括返乡大学生与致富能手,他们纷纷加入村“两委”。村里还大力扶持返乡大学生承包草莓大棚、运营民宿、成立合作社,充分发挥他们的知识和技能优势。同时,鱼山村注重培育“土专家”“田秀才”,通过组织各类培训活动,让本土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了人才与集体的共赢发展,为村庄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完善设施,提质增效。尽管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但鱼山村完善基础设施的决心从未动摇。村“两委”通过多方筹措资金,投资320万元,大力推进村史馆、程木匠手工坊、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等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克服了材料运输困难、施工人员不足等诸多问题。这些设施的建成,全面提升了乡村旅游的档次和综合接待能力。此外,鱼山村还新修建了环山路2.7公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栽植各类绿化苗木8000余株,安装路灯120 余盏,使得村容村貌得到了全方位的提档升级,为游客提供了更加舒适便捷的旅游环境,进一步提升了鱼山村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促进融合发展,拓宽振兴道路

农旅一体,筑强根基。鱼山村充分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积极引入多家合作社发展观光采摘业。在发展初期,由于缺乏经验和技术支持,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存在不稳定的情况。但鱼山村并没有因此而退缩,而是积极与农业专家合作,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建设高标准草莓采摘大棚和肥桃种植基地。通过这些努力,成功构建了赏花品桃、民俗体验、观光采摘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格局。游客在这里既能欣赏到美丽的田园风光,又能品尝到新鲜的水果,体验乡村生活的的乐趣。这种 “农旅” 融合的模式不仅实现了集体、群众 “双增收”,也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文旅并进,魅力无限。鱼山村拥有着600余年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了提升自身旅游的内涵和吸引力,深入挖掘和传承这些文化资源至关重要。为此,鱼山村通过建设村史馆、程木匠手工坊等文化设施项目,整修改造百年石头院落,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在挖掘文化资源过程中,确实面临着资料收集困难、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入等问题。不过,村“两委”组织专人深入研究村庄历史,走访老一辈村民,逐渐梳理出清晰的文化脉络,使得鱼山村的旅游更具内涵和吸引力,进一步提升了其知名度和影响力,让鱼山村在众多乡村旅游目的地中脱颖而出。

“农文旅”融合,全面提升。鱼山村将农文旅深度融合,形成了民宿、采摘、文化多元产业形态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打造了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文化传承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为游客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旅游体验。在这里,游客可以在民宿中感受乡村的宁静与惬意,在采摘园体验丰收的喜悦,在文化景点领略历史的韵味,真正实现了乡村旅游的高品质发展,进一步拓宽了鱼山村的振兴道路。

鱼山村先后荣获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山东省首批传统古村落、山东省“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鱼山村,这座看似普通却蕴含着非凡发展潜力的村庄,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凭借着农旅融合的战略布局,已经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未来,鱼山村将继续深耕本土资源,不断追求更高的发展目标,续写乡村振兴的精彩华章,让这座千年古村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时代光彩。

(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

标签: 鱼山 鱼山村 仪阳